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古人云:“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90多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择天下英才而用,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坚持这个崇高原则,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诚如斯言,如果没有宽松的环境和条件,俊杰高士之才便不会脱颖而出。
“彰往而察来,显微而阐幽。”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党和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人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人才。我们在选拔人才、识别人才、任用人才工作中必须要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广开进贤之路,坚持以德为先“选才任贤”,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开门纳谏,盘活人才资源储备,消除人才资源短板。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这里有深层的寓意值得我们深思。周公作为“高级领导干部”,在洗个头、吃个饭的时间内都要多次接见来客,这样尚且担心错过世上有才能的人。我们不仅看到了周公的勤政,还看到了亲民爱民敬民的“低姿态”。领导干部要把人才工作看成是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工作来干,要学会尊重人才、管理人才、开发人才、用好人才。才能为党的事业注入浩浩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使党的事业永葆蓬勃生机,永远充满无尽活力和无限希望。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在当今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的事业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如何为政、如何用权、如何选才成为考验我们党执政最直接、最具体的命题。《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指出了权力是天下老百姓给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才会形成讲求诚信,崇尚和睦的优良环境。现在,我们党在选拔人才工作中,以德为先,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出来。以他们高尚的品德感召人,以他们模范的行动带动人,以他们出色的业绩引领人。有德才有为,有为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有了人心和力量,党的事业才能永葆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新时代,要建立科学的集聚人才体制机制,不拘一格聚英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才能确保真正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形成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的力量。(县委党研室 石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