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苗乡大地,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风生水起,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今年前三季度,松桃苗族自治县实现生产总值94.81亿元,财政总收入10.78亿元,工业总产值111.25亿元,工业增加值28.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1.21亿元。其中,国税税收增幅达129.6%,位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位居全市第二。在全省上半年增比进位综合排名中,松桃排在第二方阵中的第5位,比上年末上升了8位,取得了新突破。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松桃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
工业取得新业绩
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园区为主战场,以项目为主攻方向,巩固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县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以“千企改造”为契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能耗成本。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全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加强技术研发,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投资600万元组建锰产业研发中心,致力于关键技术攻关研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各种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引进贵州中科见地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锰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切实加快锰渣透水砖项目建设。目前,已实施“千企改造”工程项目18个,完成投资6.05亿元。
农业取得新成效
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园区为平台,狠抓生态畜牧业、茶叶、食用菌、蔬果、油茶、中药材六大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依托龙头企业,以生猪养殖引领山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100万头欧盟标准生猪体系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绿头“野鸭”养殖,稳步发展肉驴肉牛养殖,积极推行鲥鱼养殖。大力发展茶产业,全县茶园面积达25.1万亩,茶叶产量1.05万吨,实现产值10.37亿元。发展食用菌1000万棒,蔬菜、水果种植成果丰硕,投入72万元购买4吨优质油菜种子,发放到各乡镇(街道),完成育苗移栽13.5万亩。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流转土地1.55万亩,订购油茶苗木100万株,重点抚育管理油茶4万亩,建成油茶加工厂1个。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完成百合种植2320亩,铁皮石斛大棚建设150亩,筹措发展资金1500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8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40家,建成家庭农场200个,全县28个农业园区实现产值25.54亿元。
文化旅游快速增长
按照“县城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的思路,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完成《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打造“互联网+”模式,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建立“互联网+旅游”营销机制,与携程旅游合作搭建松桃旅游线上旗舰店,推广宣传松桃旅游,并组织开展松桃游客体验活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加大,旅游产品体系日趋完善,游客数量与日俱增。全年预计接待游客约588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以上。
城乡发展稳步推进
规划建成内部成网、外部成环的城市交通主骨架,倾力打造城市综合体。新增停车场3个,可停车辆1000余台,新投入公交车辆16台,开辟线路3条,新建人行天桥2座。加快松孟、玉铜松快速干道建设,有效拓展集镇发展空间。
加快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完成政府广场、七星广场、世昌广场和大十字等7处公共免费无线网络建设,有效提升城市化水平。
加快推进寨英、孟溪、盘石、盘信、长兴等5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加大农村危房改造、“美丽乡村”“一事一议”等项目建设力度,对69个小康寨进行重点打造,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迓驾马安、正大长征、牛郎矮红、大坪坳田等美丽乡村在农旅一体化、村集体经济、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重点项目实现新突破
以全市项目攻坚年为契机,坚持“交通引领发展,项目带来资金”,共谋划项目1265个,投资总额达2338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14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1亿元。
该县县城至大坪城市主干路、大坪至干川城市主干路、干川至孟溪城市主干路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了“碧桂园松桃1号”、正大生态养生健康产业园(茶溪谷)、G352长坪(黔湘界)至松桃公路改扩建工程。完成了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9个项目主体工程。县文体公园、县第一人民医院、天龙湖景区等项目稳步推进。完成了脱贫攻坚以工代赈惠民项目20个,总投资529万元,涉及贫困人口2617人。重大项目建设在全市位列第2位。
链接:http://szb.trxw.gov.cn/epaper/uniflows/html/2017/12/13/08/08_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