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戴其晓
当下,微信凭借着方便快捷、低成本运行、互动性强的独特优势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成为当前备受青睐的无纸化办公平台,特别是微信工作群在传达政务、督导工作、学习教育等方面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部分微信工作群却“走形变了味”,正在悄然演变成“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必须坚决遏制。
一个人要干的工作越多,微信工作群也就越多,“动动手指”就能发布指令、沟通信息、推动落实,“微来微去、群来群往”给工作带来活力。许多工作基本上都是通过微信群交流,信息量大,更新又快,几分钟可能就有几百条。不抽出时间抓紧看,很可能那些重要通知就会遗漏,耽误工作。原本便于交流和沟通的微信工作群的“现代化办公”却被滥用,也开始流于形式,滋生和助长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没有想象中的便利。为“群”所困,疲于应对,耗费了大量精力,事实上却不见得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变成另类“包袱”和负担,其实跟仅仅用文件、会议来落实工作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停留在口头、停留在纸面。形式变了,但形式主义的本质没有变,新瓶装的还是那些旧酒。使一部分干部职工患上了“微信烦”,成为一种新的隐形“四风”,乃至微腐败的新载体。
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或手机,发布“微指令”、下达“微通知”,搞“远程指挥”,习惯于“一微了事”,将上级要求“复制+粘贴”到微信群里,当起了“二传手”。指尖上“调查”,微信群里“蹲点”,手机上“总结”。根本接不了地气,了解不到真实情况、掌握不了第一手材料。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越来越少,干群关系日渐疏远,更是让人添堵反感。错不在微信群,而在一些部门挥之不去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只有运用适当或不适当的问题。
坚持人民性,走好“群众路线”。“一对一”安排工作、交流经验;“面对面”沟通办法、商讨良策;“点对点”把脉问诊、解决问题。我们要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来一去”的传家宝,战胜“微来微去”形式主义歪风。落实工作,不能只“落实”在建个微信群上;不能将上级要求“复制+粘贴”到微信群里,不能安排工作“一发了之”。 无论“键对键”还是“面对面”,聆听民众心声、切实为民办事。不仅要“动手指”,更要“迈开腿”“张开嘴”,到一线去、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为民、务实、清廉,都是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作风。
形式主义者往往以“虚”字当头,严重脱离实际,只惟上,不惟实,缺乏创造性能力和求实精神,缺少反思和进步。追求表面的高调,掩盖“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久而久之,势必助长弄虚作假之风,花拳绣腿层出不穷,导致整个社会公信力下降。要善于利用好微信群,但绝不能过度依赖微信,陶醉于所谓的“指尖时代”。微信工作群要有明确的定位,如果与工作无关,能不发就尽量不发。每一个人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而受人尊重。防止四风问题“指尖”蔓延,彻底扫除形式主义存在的现实土壤,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