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戴其晓
古人讲,“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领导干部需具备鉴别“真伪赞美”的能力,
对待溢美之词,谨防各种“忽悠”的诱惑。擦亮眼睛,不被谗言所动,不被小利所腐。正确对待捏拿好尺寸,方能行稳致远。
那些大大小小的“忽悠”,见缝插针,无孔不入。或拉大旗作虎皮,或夸下海口,让人捉摸不定其深浅。汇报工作报喜不报忧,谈成绩滔滔不绝,自然不乏那些夸大其词、添油加醋的。讲问题避重就轻,往往是隔靴搔痒、躲躲闪闪的。导致领导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局限于他人的思维,很难了解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而影响到决策、用人的科学性。能否经受住忽悠的考验,可以说是领导干部面临的又一新课题。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才能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领导干部如沉湎于“忽悠”,感觉自己手中的权力在增大,便有人挖空心思投其所好,甚至蓄意拖其“下水”,在一片“忽悠”的赞扬声中逐步放松了自律”,在不知不觉间“中箭”。其实,种种“忽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防范“忽悠”的意识,没有抵御“忽悠”的办法。之所以被人忽悠,究其原因大多是虚荣心在作祟,是党性观念的淡化,是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不足。被“忽悠”看似并不触目惊心,但其瞄准的是心理上的弱点,搔到的是领导的“痒处”,很容易迷失自我。虑事不慎,就会归于失败。一味听之任之,处处善哉善哉,说不定被一个“忽悠”而“闪”了腰。被“忽悠”具有“温水煮青蛙”的隐蔽性,兼有“安乐死”的杀伤力,很容易因心态扭曲而走上歧途。对被“忽悠”的毫无抵御力,自然也就不能保持自身的“安全”。
一定要多一些警惕,严把廉洁之门,切实守住第一道防线,筑牢拒谀防俗的“堤坝”,严防被“忽悠”触碰“红线”酿出祸端。加强学习和修养,历炼识别是非真伪的能力和本领,不管大事小事坚持原则最为关键。对于“劳苦功高”、“前途无量”、“最讲原则”等“忽悠”性的恭维、奉承“蜜箭”词语要及时辨别出,设置“防火盾牌”。在“甜言”面前不飘然、在“蜜语”声中不昏昏。管住爱好,控制欲望,经常注意打扫“思想灰尘”。谨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古训,淡薄功利色彩,分清公私界限。既正确看待自己,更多交诤友益友。远离“小圈子”、“小兄弟”,让耳根清净,让存有私心杂念的人没有市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民意才是最准确的“成绩单”。营造说真话的氛围,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时刻自我勉励,自我加压,自我奋进。自觉放弃狭隘的地域情节和部门利益,既善谋全局又善治一域,从自己做起,从本地区、本部门做起。随时把党纪党规铭记于心上,让纪律观念、规矩意识入脑入心。在被“围猎”前保护好自己的权力,必须常给自己泼冷水,让自己保持本心。天下之事,只有考虑周全、细心为之,才能成功。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保持淡泊名利、清心节欲、不偏不倚。严于律己、为官有为,始终保持如履薄冰之感。懂得挤干“赞美”背后的水分,避免“栽倒”在被“忽悠”的赞美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