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戴其晓
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作为领导干部更须心有社稷,心中有民,以公平之心让群众“理服、心服、口服”。心不公、正气则不立,正气不立、形象则毁。
“公心”即公平、公正之心。体现的是一种境界,承载的是一种责任,领导干部立身之本,是时时刻刻把群众的事情、把集体的利益挂在心头的一种境界和修养。也是对人民公仆的基本要求,化难为易的最上法门。“公”字当头,树为民之情,民心在“公心”中凝聚。努力防止和克服“机关化”、“官僚化”倾向,感情上贴近群众,筑牢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拜人民为师,向群众请教。正确用权才能为百姓造福,才能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才能让群众“放心”。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去私心存公心,立“公心”才能生信,只有出以公心才能赢得公信。权力是公器,来自人民的授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关乎民生,关乎发展,也应当为人民所用。保持清醒的公权意识,用纪律划下“高压线”,给权力划“红线”。净化心灵、站稳立场、洁身自好、抵御诱惑。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行事,防止动机“失范”、决策“跑偏”,扎紧制度的“篱笆”,行使权力时,要坚持“严”字当头,管住权力之手,防止权力“任性”。领导干部的品格修养、道德情操和处事风格,无时无刻不对部属产生着影响。真正把自己摆正,把手中的权力摆正,跳出“权力自肥”的怪圈,摆脱“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自我陶醉”,做到公与私界限分明。秉公用权既是最起码的政治道德,也是法律和制度的底线要求,必须遵守。
利人利己是公心的体现,损人利己是私心的体现,滥用职权则会损害群众利益。决不能让权力成为光宗耀祖的锦衣、谋私牟利的手段、贪污腐败的“魔杖”。切忌以权力兑换金钱、换取利益、满足私欲。做人做事不要乱来,也不要懒政。摒弃为官不为的错误思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和精气神。在权力行使过程中,要叫响“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尽量克制私利冲动,把个人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正当努力获得满足。对待权力保持敬畏之心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的“护身符”,不管任何时候、任何环境,关键是要自重自省、畏权慎权,都要做到持身以正。
古人云:“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权力的本质是责任,权力的本色是为民。公心用权,公权为民,始终牢记权力姓“公”,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为官为人都要以公心律己、以公心待人。时刻怀着一颗公心,事事出于公心,处处依照公心。凡事以民众利益为重,为大局着想,按原则办事,敢于负责。多琢磨事,少琢磨“位”,始终冲在解决问题的第一线。
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一些,把个人的得失看得淡一些。站得高、看得远,坦荡做人,勤于干事,有所作为。小我服从大我,个人服从组织,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心底无私天地宽。懂得珍惜权力,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砥砺思想质量,注重政治品行。对己清正,对人公正。以坚强的党性、公道的作风,树立公道正派的可信形象。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