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桃党员服务队为群众插秧 龙元彬 摄

松桃自治县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党建帮扶
走进松桃,在项目建设第一线,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干群同心协力,激战犹酣。
近年来,该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平安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这些国字号招牌的取得,与全县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不可分。
近年来,松桃出实招、硬招、新招,三招并举打好党建“组合拳”,着力解决服务于民、基层建设、党建创新等问题,产生良好的凝聚效应和同心效应,苗乡大地党旗飘飘,干群同心共谋发展,基层坚实稳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迅猛。
服务于民出实招 “民心党建”得民心
“我们以‘民心党建’工程为统揽,增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牢记责任担当,着力解决群众所需所盼,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注入强大动力。”铜仁市政协副主席、松桃自治县县委书记冉晓东说。
近年来,该县以“扎根基层贴近民生,建强堡垒凝聚民心,同步小康永固民心”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党建”工程为统揽,立足县级和乡、村层面,推行了县委常委联系群众“六个一”工作制度、“五分钟服务群众工作法”、万名干部结对帮扶等服务群众的“实招”,解决如何更好服务于民的问题。
在县级层面,实施县委常委联系群众“六个一”工作制度和其他县级领导“两个一”联系制度,即县委常委每人联系一个乡镇、联系一所学校、联系一个重点工程项目、指导一个单位、蹲点一个村居、帮扶一个企业,其他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蹲点一个村居。同时,建立县级领导联乡、科局级领导帮村、驻村干部包村三级联动的挂帮机制,挂帮县级领导每月到所联系乡镇开展帮扶工作1次以上;科局级领导每月到所联系村开展帮扶工作1次以上;驻村干部包月到村开展工作,促推领导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成为“新常态”。
自推行“六个一”以来,该县主要领导带头,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县委常委及其他县级领导多次带着问题深入部门、乡镇、村居、学校、企业、项目地开展帮扶工作,目前,开展工作帮扶450余次,办好事实事720余件,制定帮扶对策400余个,解决困难问题840余个,协调各类帮扶资金7300余万元。
在乡、村层面,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驻村工作组中深入开展以“马上到、立即办、要办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分钟服务群众工作法”,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服务群众“110”。在大路乡后硐村,村“两委”干部制作服务卡和公布电话号码给群众,实行“五分钟服务群众工作法”。“群众有需求,只要接到报告,在任何情况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于能现场处理和办结的,必须现场处理办结,不能现场处理办结的,给群众做好释疑,并限时兑现承诺,限时办结。”村支书代静说。
自推行“五分钟服务群众工作法”以来,全县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共发放便民服务卡63.3万余张,制作公示牌3326块,接到群众反映问题8634个,解决8393个。问题办理率达96%以上,群众满意率为100%。
夯实基层出硬招 强基固本注活力
近年来,该县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来抓,从严落实党的责任主体,下大力出“硬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
该县把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作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和书记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大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考核权重。出台《关于深入实施“民心党建”工程的意见》,对目标任务进行责任分解,促使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
该县制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全面推进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制度治党水平。研究出台《关于加强乡镇党委班子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的意见》,明确责任划分,强化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委副书记抓党建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责任、组织委员抓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责任,建立基层党建工作例会、述职评议、督促检查等制度,并对述职评议、考核方式、失职追究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该县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制度,评议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作为党(工)委书记个人及单位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推动党组织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同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看抓党建的实效,切实做到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大坪场镇党委书记何彬说:“现在,县委明确党委班子、班子成员的责任划分,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实实在在为我们指明了今后抓党建、抓发展的路子。”
近年来,该县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纳入“常委工程”,推行县委常委带头,人大、政府、政协县级领导定点联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指导抓好整顿工作。每年由联系领导到所联系指导点上开展专题调研,分析原因,列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顿措施,一村一策,建立整顿台账,实行销账式管理。对软弱涣散党组织中班子不健全的进行配齐和选配到位,对不能胜任现职的及时调整。同时,联系领导通过整合农业、民政、扶贫等部门资源,扶植软弱涣散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改善组织活动场所,助其转化升级。近年来,该县共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7个。
创新党建出新招 改革进取敢为先
县委积极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创新党建方式,丰富党建载体,不断打出“新招”,推动党建创新。
该县利用新兴媒体,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探索开设“乡镇党委书记微信群”、“干群连心微信群”两大微信党建平台,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服务群众,形成上下联动、快速反应的工作新机制,及时妥善解决了一系列民生难题。2015年7月,县委主要领导倡导建立了“乡镇党委书记微信群”,运用微信群科学管理干部、了解基层动态、快捷发布政令、积极服务民生。通过微信群,实时掌握干部工作动态,实现干部管理智能化。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驻村干部及第一书记的作用,县委组织部借助微信件,对驻村工作实行网络管理,搭建“干群连心微信群”平台,形成解决民生问题的合作机制,打造驻村干部学习交流、信息宣传、工作督查的平台,设一级群1个,群成员332人;二级群27个,群成员1657人;三级群287个,群成员3857人,先后解决民生问题3100多个。该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已在铜仁推广。
今年,该县组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微信群,通过开展党员信息采集工作,深入基层掌握党员去向、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通过县乡村三级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网站、手机报等新媒体,每天分级发送学习内容,先后发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信息5400条。该县1457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为农村党员送学上门12683次,深入推进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该县大力实施党建扶贫,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去年以来,在全县27个乡镇31个村开展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按照“盘活资源、整合项目、创新方式、强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两委+微企”、“两委+微企+基地+农户(贫困户)”、“两委+公司+园区+农户”等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坪场镇坳田村整村推进,去年种了400亩万寿菊,按5311分成,即贫困户5成,土地入股3成,劳务投入1成,集体积留1成,该村108个贫困人口,仅劳动力补贴就有6.8万元,每亩万寿菊收入1700元。今年,该县每个乡镇发展2个试点村,主要帮扶贫困户产业发展为主,在全县83个贫困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县财政投入200万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县委组织部协调540万元,采取“民心党建+信合+集体经济+”模式,政府贴息贷款1500万元,一个县直部门捆帮一个村,已发展到120个村发展集体经济,该项工作被列入全县十大精品改革试点之一,深入推进了“民心党建”工作。
【相关链接:http://szb.gzrbs.com.cn/gzrb/gzrb/rb/20160706/Articel06003JQ.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