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戴其晓
筑牢反腐“最先一公里”,“用权留痕”让权力不再任性,促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规矩用权。集中精力想大事,集思广益做决策,用权须负责,确保公权为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用权必须留下痕迹,谁用权谁“烙印”,提高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当官不敢不为,不可乱为,干得好不好,全程记录,立此存照。而且可复原,过后可追责,表态应担当,不仅防止领导决策“任性”,变得谨慎规矩,更是一道“紧箍咒”。既形成对权力的有效约束和实时提醒,更是对领导干部最好的爱护。
监督是一道“防火墙”,更是一套“杀毒软件”。不受监督的权力极其危险,权力运行缺乏记录则难以监督。纪检部门依据“留痕”定期核查,敢于动“真刀子”,保持“利剑”高悬。确保“问题”和“过错”始终有人“买单”,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的缺点,不至于酿成无可挽回的大错。用权的“红线”将更加刺眼,敢于顺迹找出“始作俑者”,进行严厉处罚。让用权者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者也要追其责。促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不专权、不越权、不以权谋私,最大限度减少腐败现象发生。
痕迹匹配的是责任,落实责任须留痕,官声与民意就是无声无形的依据。留痕每前进一步,腐败就失去一片阵地。制约干部的权力使用机制得当,权力不敢“任性”。制约机制失灵,权力便会“出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所有决策必须严格履行程序。没有公开便没有民主,没有民主便没有平等。有效遏制少数“一把手”专权擅权问题,确保每项决策都能“留痕”,出现问题倒逼追责。扎紧干部行权办事的制度铁笼,让崇严尚实、遵规重矩成为常态。
非严不足以立规,非实不足以克难。在权力界定上,要突出权力清单,让权力理得清晰。谨言慎行,注意形象,遵章守纪、廉政从政,学习上勤学善思,工作上三思而行,生活上耐得住寂寞。就算是一把手都不能把自己当成“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绷紧纪律之弦,对权力不留私心、不存私念,凡事有所畏才有所为。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既要管好自己,又要防止他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职务影响谋取非法利益。权力行使中稍微失范,便是滑向腐败的深渊。
“留痕”让权力用得清白,让用权更加廉洁,倒逼敬畏心养成,让风险更可控。心中有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痕迹管理越具体,权力运用就越慎重。公开“权力清单”,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与评判,消除“权力寻租”的可能性。在“用权留痕”之后,形成震慑,牢牢把握廉洁从政的关键环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突出规范透明,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权力运行处处“留痕”,铲除滋生权力腐败的土壤。一些看似细微的“留痕程序”,是医治官场“痼疾”的破冰之策,使权力从“无边”到“有界”。却往往是保障忠诚、落实责任、管住权力的管用一招。严把程序关,环环留痕堵塞漏洞。着眼于小处和细节,时常擦亮眼睛,对细枝末节发现端倪,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拧紧“压力阀”,织牢“过滤网”,设置“防护罩”,堵塞缝隙、堵住空子,让人民群众更加放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