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戴其晓
思路决定出路,对照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目标找差距,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规划,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找到并补齐各个短板,真正做到“缺啥补啥”,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带领贫困群众一起艰苦奋斗,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扬长补短,关键是要依靠群众、因势利导、创新思维。把好问题导向,主动亮“家丑”,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论大小,都逐条进行整改落实,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扫清障碍。发扬“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敢叫日月换新天”昂扬斗志的信心,深刻把握扶贫工作开发新思路、新要求、新部署,突破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发展短板。多研究实际情况,多解决实际问题,一心一意地干、雷厉风行地干、脚踏实地地干,干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个新局面。
精准扶贫需要精心帮扶,关键是瞄准对象。千帮扶万帮扶,带着感情才是真帮扶。把贫困对象选准、把贫困原因找准、把贫困类别划准、把帮扶措施定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身入“民间”听“民声”,沾上泥气,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走“岔路小道”,多看“后院角落”,关注民生、凝聚民心,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我们面对的贫困已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精准扶贫,关键是“精”,核心是“准”,目标是如期脱贫。责任沉甸甸,信心要满满,格外警惕“造盆景式”的作秀扶贫,不能搞“拉郎配”。心要热,头脑要冷静。扶贫攻坚的措施,在于盯住短板,注重在“综合造血”上下大气力。找到“贫根”,精准发力,一户一策,对症下药,一个一个突破,一件一件攻坚,实行靶向治疗。确保帮到点上、扶到根上。贫困群众渴望自己来改变自身命运,同时迫切需要资金、技术的扶持。让扶贫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立自强。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法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因地制宜,用好外在推力,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攻坚合力。提高行政能力和治理水平,不能让治理“空转”导致脱贫攻坚空转。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智力扶贫、技术扶贫、政策扶贫、文化扶贫、信息扶贫、对口扶贫、爱心扶贫、迁居扶贫,“严”字当头、向“实”处用力,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搞什么。
在项目选择上,应征求群众的意见,真正把群众最急需、最企盼的项目放在优先位置。整合资金合力,严格扶贫资金管理,防止“张冠李戴”,真正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扶贫攻坚“刀刃”上的关键,用足、用好、用足政策上下大功夫。用“一支歌”、“一台戏”、“一场舞”、“一部电视剧”等,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让搬迁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立下愚公志,强化领导责任,啃下硬骨头,走出新路子。言出必行,行胜于言,做雪中送炭的事,让群众感受到“扶”的力量。以无愧于时代的使命感、无悔于机遇的紧迫感、无畏于挑战的责任感,咬定全部脱贫目标不放松,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如期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每个人都活出幸福感,才是高水平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