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染绿农家欢 |
——松桃全面掀起农业产业革命风暴纪实 |
时间:2018年04月23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
自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启动以来,我县紧盯要完成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总量80%的工作任务,确保实现84个贫困村出列、2.1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6%,力争实现103个贫困村出列、2.58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以内的年度脱贫任务,全面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产业革命风暴,全县上下呈现出“春风染绿农家欢”的喜人局面。
“革”思想僵化之“命”。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思想观念的落后,关键是干部思想观念的落后,关键是干部思想观念跟不上趟。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农业产业要有大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思想观念上来一场深刻的革命,让干部一马当先、以身作则、主动出击,以实际行动领着群众干、带着群众转,聚集起振兴农业产业的强大合力。积极帮助群众算好成本账、效益账,引导群众更加重视抓钱抓收入,坚持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积极破除发展粗放型农业的旧思想,切实筑牢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新理念,实现思想引领农民致力于大力发展茶叶、蔬菜、水果、药材、食用菌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比较优势,挖掘山地农业发展资源,打一场漂亮的农业产业发展攻坚战,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特色农业,促进农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提质转型,打造高品质、高效益、无污染、口碑好的农业“金字招牌”。
“革”要素保障之“命”。农业产业发展,关键要有要素保障,为此,该县从以下方面“革”要素保障之“命”。让资金“聚”起来。着力统筹资金调度,积极申报扶贫产业子基金共计15.84亿元,其中到位资金9.49亿元(全省排名第五位),投放率达59.91%,受资企业已使用基金6.38亿元。同时整合涉农资金、“精扶贷”等资金6亿元。让土地“活”起来。推进土地规模流转,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开展10—15年期限的标准土地流转,目前,已流转土地6.2万亩,下拨土地流转资金2100万元,累计流转土地22.2万亩。让技术“用”起来。组建技术团队,从县农牧、畜牧、林业等部门抽调57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分片区指导服务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开展技术服务指导3325人次,培训农民1.18万余人次,其中贫困人口5979人次。让销路“畅”起来。切实优化产销对接,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积极开展“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发展订单农业。目前,订单农业销售量达2043.3吨,销售额达1346.8万元,订单农业占我县农产品产量比重55.75%。
“革”产业发展之“命”。突出生态畜牧业引领作用,着力快速推进“六大产业”,明确了“1+N”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坚持以生态畜牧业引领农业循环发展,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累计带动贫困人口1.95万户8.8万余人增收。截止目前,新增茶叶面积1.12万亩,全县投产茶园累计达到17.79万亩,分别占目标任务数的62.2%、102%;完成中药材种植1.63万亩,完成任务数的74.1%;实现出栏肉猪20.2万头、肉牛1.45万头、肉羊6.76万只、家禽98.24万羽、禽蛋产量0.152万吨,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66%、84%、89%、58%、66%。同时,建成投产普觉2400头二级种猪扩繁场1个,建成黄板5000头二元母猪扩繁场1个,在建大坪7500头二级种猪扩繁场1个。建成年出栏1000头商品猪家庭农场148户,建成存栏100头种猪家庭农场58个;特驱24万吨和铁骑15万吨饲料加工厂、大坪3万吨有机肥加工厂、60万套蛋种鸡等项目快速推进,初步形成年新增出栏优质肉猪40万头的产业体系;完成蔬菜种植1.86万亩,精品水果种植3.79万亩,分别完成任务数的89.6%、175%;完成食用菌生产1175万棒,完成任务数的118%;新建油茶产业基地1.8万亩,重点抚育管理1.8万亩,低产林改造1万亩,完成任务数的180%。大力调减玉米种植,制定了《松桃苗族自治县深入推进产业革命切实提高扶贫成效实施方案》,积极谋划替代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茶叶、果蔬及食用菌等产业发展。2018年,该县计划产业结构调整面积19.844万亩,其中调减玉米任务数为6万亩。目前,已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面积12.1万亩,完成率达61%;调减玉米种植面积8.81万亩,完成率达147%。其中蔬菜补种1.33万亩,茶叶补种0.69万亩,食用菌补种0.13万亩,中药材补种1.11万亩,水果补种2.44万亩,其他补种3.11万亩。
“革”利益分配之“命”。聚焦利益联结,着力推动多方共赢。依托华西希望、铁骑力士、圣迪乐等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大力培育混合所有制新型市场主体和总部经济,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有效破解了合作社单打独斗的困境,降低了市场风险。目前,共引进农业龙头企业53家;组建惠民、汇森源等4家国有实体企业,采取“国有公司+”方式,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及产业基地建设,切实解决了企业不愿意干而农户又干不了的关键环节,既减轻了企业的投资压力,又降低了管理成本。据估算,今年来,就为企业节约投资近2亿元。同时采取租赁和合作等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三社”融合促“三变”为抓手,根据贫困户的能力和技术组建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贫困户以资源资产等方式加入,不断激发合作社发展活力和贫困户内生动力。截止目前,新增专业合作社770家,累计达1738家。(县委办 刘振斌)
|
(作者:刘振斌 编辑:stwsl)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