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全市儿科领域首次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省内外专家及参会人员汇聚一堂,共话儿科发展,点赞松医儿科建设;
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签订帮扶协议,开启松医技术提质加速度;
苏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在贵州开办的首个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班落户松医,书写松医继续教育新篇章;
成功开展全县首例腹腔镜下侧方淋巴结清扫术、首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首例微创玻璃体视网膜。
上述是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简称松医)发展大事记,勾勒了该院2017年发展新图景。
在建设武陵山区域知名医院路上,该院牢牢抓住“提升医疗质量”这条主线,以守护人民健康为中心,从人才、服务、医共体建设等四方面精准着力,实现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医院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态势。
着力加强人才建设 激发人才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建设武陵山区域知名医院,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凸显出来。按照1640张床位规模建设的新院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装修,与之相对的是2017年省内外各大医学院校的校园招聘会现场,该院展位前人头涌动,咨询、相互了解、面试、签订意向协议,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松医。先进的医疗设备、广阔的发展前景、良好的待遇保障,2017年共吸引了30名本科生、1名硕士研究生、1名高级职称加入到该院的大家庭中来。引进本科生的同时,该院更是以丰厚的待遇及广阔的平台作为橄榄枝,伸向学科带头人和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充实壮大的人才队伍,为提升医疗质量及服务水平提供人才支撑,为医院发展储备人才。
为激发人才队伍活力,该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机制,既为人才搭舞台,又充分运用好绩效,多方式共同作用,全面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遵义医学院影像专业毕业的黄志刚,于2015年7月被引进到该院放射科工作,其务实、严谨、好学的工作态度及专业诊断能力,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认可及肯定,2017年11月,他被提拔为放射科副主任,成为放射科最年轻的副主任,“有能力就要重用”成为该院重视优秀人才的共识。2017年,该院引进优秀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先后担任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与平台相辅相成的是绩效,该院充分发挥绩效的激励作用,围绕向临床一线倾斜的原则,向风险大、责任重、人均工作量大的科室倾斜的原则,以发展为导向,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的绩效方案出台后,按劳分配成为常态,全面体现了岗位性质与价值,充分调动起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2017年,该院先后成功开展的巨大嗜铬细胞瘤摘除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硬化剂+组织胶内镜下治疗术等填补了该县复杂先进手术的空白。同时,该院科研项目在2016年空白的基础上实现历史性的突破,9项市级科研项目成功立项。
着力改善服务品质 升华医院内涵
2017年,是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第一个3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该院除在推进日间手术、实施临床路径、提升医疗质量等方面精准持续发力外,更加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及优化就诊流程,通过门诊就诊时间段的大数据分析,合理调整专科门诊就诊时间;自动取片取报告,电脑同步阅片或查询检验结果,更加彰显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有效缩短了患者看病等待时间。
为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该院购进大量绿色植物摆放在科室及医院显眼位置,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能舒心、静心。同时,该院搭建了无线网免费供患者及家属使用。与促进人文关怀同步进行的是该院进一步改善的服务,全病区覆盖的优质护理服务,赢得了患者的认可与点赞。与松桃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健康松桃》健康节目,邀请专家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制作专科疾病防治宣传折页,让群众对疾病多一点了解与认识,逐渐培养大家的健康习惯,以治病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为中心。
着力提升医疗质量 夯实发展基础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医院永恒的主题。而确保医疗质量的医疗核心制度,是规范诊疗行为,保障患者安全的重点规范制度,也是医务人员正常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工作规则。
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关键在于核心制度是否全部落到实处。2017年,该院进一步加大抓核心制度落实的力度。核心制度除上墙外,还印制400余本小册子,临床医务人员人手一册,让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同时,持续开展主任夜查房和护士长夜查房,持续开展行政夜查房,督查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或限期整改;定期由业务副院长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对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不力的进行通报并处罚;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核心制度培训与考试。一系列的措施,提升了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规范,各项核心制度在诊疗中得到规范落实,保障了医疗安全。
“既要把人员派出去学习深造,也要把专家请进来传经送宝。”该院院长石爱军说:“我院充分抓住知名医院专家前来帮扶的契机,善于学习、虚心求教,实现服务能力有提升,技术留得下的目的。”钟丰云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帮扶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帮扶期间,钟丰云手把手指导该院普外科医务人员开展中低位直肠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等复杂难度手术,提升手术质量,将技术毫不保留地予以传授,达到该科医生能够“看得明白、学了能做、做能成功”的目的。他指导该院成功完成了该县首例腹腔镜下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填补了该县在该手术领域的空白。同时,钟丰云还定期在该院组织普外科人员学习讨论手术案例,把术中存在的风险点及注意事项一一指出,直观生动地讲解,有效地提升了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及手术能力。2017年,该院院内培训达1万余人次,近300人次外出学习或培训,苏州、北京、上海、天津、昆明、贵阳、遵义等省内外城市都留下了该院外出学习人员的足迹。
2017年,该院学习培训及教学工作可圈可点。该院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儿童急救生命支持与模拟培训学习班暨铜仁市医学会儿科学年会取得圆满成功,来自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儿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儿科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等省内外专家为全省大部分儿科医务工作者送来“知识大餐”;该院承办的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市医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2017年下半年学术沙龙暨规范基层行学术研讨会也取得圆满成功;贵州省人民医院专家两次赴松桃义诊扶贫并到该院作专业学术讲座。5月,该院被省卫生计生委认定为贵州省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批招收的30名学员在该院接受培训,教学功能内涵得到充实。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关心帮助下,苏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在贵州省开班的首个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班设在了该院,苏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专家教授定期前来授课,让全市44名学员享受到优质继续教育。
该院全力推进县级医院“5+2”重点专科建设,即肾内科(建设为省市级重点专科)、心脑血管内科、泌尿外科、普外科、新生儿科(已是全市第一批重点专科)5个科室建设为市级重点专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2个科室建设为市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强化重点专科建设的同时,探索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得以进一步推进,胸痛中心建设有条不紊,市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成效显著,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及时高效,体现了多学科协作进一步融合。
着力推进医共体建设 惠及更多群众
“综合病情及体征来看,患儿初步诊断为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松桃自治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谌超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向孟溪分院儿科人员提出了自己的诊断意见。2017年12月9日,患者张某之女,出生20分钟后,出现窒息复苏后呼吸困难20分钟并伴有其他症状,孟溪分院随即联系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申请进行远程会诊。谌超作出上述诊断后,因孟溪分院无专科诊治能力,建议转入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进一步治疗。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自医共体建设以来,通过远程方式对成员单位病例进行会诊,正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凸显。
由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的县域第一医疗服务共同体自2017年7月份启动以来,派出骨干医生到医共体成员单位坐诊、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开展签约服务、与医共体成员单位实行双向转诊三管齐下。截至目前,该院已派出6名骨干医生到孟溪分院、盘信镇中心卫生院、甘龙镇中心卫生院等成员单位进行坐诊及开展新技术,服务人次达600余人次,医疗资源下沉为群众带来的便利初步显现;由该院17名中级以上职称组成的16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已完成16家乡镇卫生院覆盖的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的基础逐步稳固;双向转诊及与成员单位的远程会诊,方便了患者更减轻了其就医成本;2017年12月,乡镇卫生院转诊患者至该院67人次,该院下转患者至乡镇卫生院151人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新秩序正在医疗服务共同体内稳步推进,以改革之力撬动的医疗红利正更深层次地惠及苗乡群众。
“建设武陵山区域知名医院,为辐射范围内120余万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任重而道远。”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院长石爱军说,2018年,该院将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全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以改革之力激发更多活力,释放更多医改红利,惠及更多群众,让群众的健康得到更好保障!
链接:http://szb.trxw.gov.cn/epaper/uniflows/html/2018/01/03/05/05_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