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日报】松桃探索供销体制改革走出新路——“三社合一”合作生财 |
时间:2016年06月13日 信息来源:铜仁日报 点击:次 |
“去年总收入有5万多元。”姚元六是松桃自治县长兴堡镇长兴村村民,其收入主要源于三个“特殊身份”: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股金服务社社员、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工人。
姚元六掰起手指算细账:合作社务工年薪3.6万元,股金服务社的股息分红1.8万元,还有茶园入股合作社后分红1800元。
姚元六家有3亩茶园,以前采茶卖茶青,年收入不足万元。从茶农变身社员、工人,他的收入也大幅增加。
变化源自供销系统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综合改革。
长兴堡镇供销社发起成立长兴茶叶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以茶园入股。姚元六的3亩茶园按每亩6000元标准折算后入股合作社。和他一 样,有370多户群众变身合作社社员,其中贫困户92户。
茶园入股合作社,管护及生产加工由合作社统一负责,产品包装销售等则由供销社负责。群众既可从合作社分红,还可在合作社务工,赚取劳务收入。
“合作社茶叶核心区面积1100亩,去年获利47万元,全部按茶园面积占比分给了社员。此外,去年支付劳务费100多万元,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长兴堡镇供销社主任姚波说。
作为供销社领办的合作社,长兴茶叶合作社在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有了保障。“建厂房、茶园技改都是供销社负责,茶园施的是有机肥,供销社在采购方面有先天优势。”姚波说,另外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供销社有 自己的优势。
长期以来,供销社都是从事农村流通服务的机构。通过“三位一体”改革,探索建立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股金合作社“三社合一”模式,从单一流通服务向生产、流通、融资“三结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延伸,构建起为农服务的新渠道。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上是最大的问题。长兴堡镇供销社组建社员股金服务社,群众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把闲散资金放入股金服务社可获得股息收入,需要用钱的社员又可从股金合作社调剂资金。目前,股金合作社有100多名社员,吸纳资金450万元,累计为农户和合作社调剂生产经营资 金630万元。
在“三社合一”模式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生产经营,供销社负责技术服务和销售,社员股金合作社负责调剂资金。供销社从传统的流通服务,向全产业链打造和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延伸,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通过“三社合一”,不仅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不断强化供销合作社与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而且实现与“三变”的深度融合。
供销合作社平台助推资源变资产。以供销联社为中心,组建松桃惠民、利农惠农等实体公司,通过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吸纳贫困户以土地等资源入股,建立“供销联社+实体公司+闲置资源+贫困户”利益链条循环机制。
股金服务社平台助推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林地、扶贫资金等有效资产加入股金服务社,建立“股金社+有效资产+贫困户”捆绑“抱团”发展机制。目前,组建了长兴利丰股金服务部等4个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社员3299户,吸收股金9186万元,股金调剂9766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融资难、发展难等问题。
专业合作社平台助推农民变股民。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把贫困户作为股民,通过组织贫困人口参与生产经营、产业发展、劳务服务等获得收入。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2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成立了28个乡镇农民劳务专业合作社,分社达126个;全县503个行政村兴办集体经济合作社,已建成10家。
日前,铜仁市委、市政府下发文件,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在全市推行“三社合一”模式。 (原载2016年6月4日 《贵州日报》)
【相关链接:http://58.42.132.75:8080/epaper/trrb/html/2016/06/06/01/01_47.htm】
|
(作者:成嘉廷 杨聪 编辑:stwly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