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龙跃飞) 近日,松桃自治县九江乡大沙坪村将一面锦旗送到民政局,以感谢民政局长期以来对大沙坪村的真情帮扶。这是该县开展“干群连心·同步小康”活动动人一幕。
在该县广大农村,驻村干部与农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可。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该县从县直部门和乡镇选派1570名干部驻进全县314个村,做到干部驻村全覆盖。在工作中,该县明确每名驻村干部每月驻村不得少于25天,县绩效办不定期实行抽查监督,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建立起民情日记、群众反映问题台账和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台账,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夯实基层基础。
走进正大乡新桥村,看到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有的跳舞、有的打乒乓球,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
“多亏了驻村工作组,给我们村建了这个广场,让我们有了娱乐健身的场所”。一位正在跳舞的大姐说。自去年以来,新桥村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修建了500余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增添了健身设施。
该县以“干群连心·同步小康”活动为契机,引导干部围绕农民关心的问题出主意、想办法,让农民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我们驻村,不仅仅代表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不能有半点的马虎,要坚持百姓事无小事的信念,解百姓之所需、急百姓之所急。”该县驻盘石镇芭茅村干部杨海文如是说。
县民政局驻村干部在九江乡毛堰村调查走访中得知,该村年青人外出务工较多,留在村里的多半是老人和小孩。根据这一情况,该县民政局为村里的20名留守老人购买了移动座机电话,方便了老人与在外的子女联系。
大路乡瓦厂村坑边组村民朱治爱,因肺癌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花费医疗费15万余元,已用尽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许多外债,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不满10岁的两个小孩,生活过得很艰难。
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帮助朱治爱申请解决了部分医疗救助帮助。
在干群连心工作中,驻村干部时刻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放下身段沉下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之中,把基层一线作为服务群众的主战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服务群众零距离”的内涵。
据了解,自活动开展以来,该县驻村干部累计帮助协调各类物资、资金1000多万元,发展农民增收致富项目100余个,新建和维修村级道路120余公里,新挖沟渠137千米,打井72眼,新建文化广场10处,组织义诊1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