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湘渝交界地带的苗乡松桃,城镇化的脉搏强劲跳动。
8个城市建设指挥部,收储1万余亩土地,路网投资接近20亿元,年内新开发房地产100万平方米……一个个数据彰显松桃城镇化建设的手笔和气魄。
“立足黔东北和武陵山区,规划引领,路网先行,以新促旧,梯次发展。”去年以来,松桃自治县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潮,力争通过三至五年时间,再建一座新城。
北推南移 再造新城
“整个松桃城乡是个大工地,大干快上的势头正劲。”松桃自治县县长吴洋富快人快语,全县工业、城建、农业并驾齐驱,同步发展。
这种大发展的态势在城镇建设上显得尤为直观。
从铜仁方向进入松桃城区,一条双向8车道大道直通东城新区。沿着大兴至迓驾二级公路前行,数条在建的大道延伸向城区,打通城市“经脉”,县城容量成倍扩张。在县城南北,已形成两大开发建设主战场,连片的小山头被削为平地,大量的拆迁接近尾声,火热的建设场面随处可见。
今年,是松桃“城镇建设提质扩容年”。该县围绕中心县城,推进“一核两轴三星四特”计划,拟在年内完成城建投资40亿元以上,新增城镇人口3.2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到39.29%以上。
这被视为松桃掀起第二轮城建热潮,其主题词为“北推南移”。
早在2005年至2007年,松桃就掀起以“西改东扩”为关键词的第一轮城市建设高潮,改造旧城,建成东城新区。其城镇化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引起省内及周边省外县广泛关注。
至去年底,该县县城建成区面积12.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5.2%,绿化覆盖率34.6%,城镇人口24.3万人。
“但要到2020年将城镇化率与全国同步提升到60%以上,尚有25个百分点的差距。”吴洋富表示,这意味着在今后7年内,松桃要拉动16万人进入城镇,城镇化率每年要增长4个百分点以上。
在这种战略思维下,松桃城镇化建设的大幕再次拉开。
该县确立城市南进战略,为此,大胆叫停已动工的城南轻工业园区。立足“北工南城”定位,松桃全力推进“一轴两翼三区”建设,即以松江河为主轴,以花鼓大道、梵净山大道为两翼,打造东城新区、城南新区、北部新城三个主城区。
规划先行 交通引领
城镇建设,规划先行。
松桃超前启动并完成第四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城区规划面积从20.26平方公里拓展到58.5平方公里。据悉,去年,该县共投入1725万元用于各类规划编制,县城控规覆盖率由12.9%提至65.7%,乡镇总规修编覆盖率达100%。今年,将完成五大项共85个城乡规划编制,县财政为此解决专项经费1000万元。今年起,该县从土地挂牌出让中专门列支5%经费,用于控规编制;县财政每年拨款200万设立规划专项基金,用于城乡规划。
松桃坚持交通引领,围绕“四横八纵”路网骨架,拓展城市新空间。“新建成的梵净山大道长3.5公里、宽50米,总投资3.78亿元。”副县长黄啸介绍,正新建桃园大道、花鼓大道、九龙大道、景山大道、希望城大道等路网建设,总投资超过20亿元,两年左右将形成新的城市路网骨架。
道路建设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征地拆迁不可避免。据悉,仅梵净山大道涉及征地1377亩,迁坟1300多座,房屋征收385户。
该县成立8个城建指挥部、两个管委会,抽调干部到一线锻炼,“五加二”、“白加黑”、“雨加晴”成为工作常态。梵净山大道建设之初,被征收户并不配合,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实现了从抵触到支持的转变。
在征地拆迁中,松桃实行一户一个门面、一套住宅、一人就业的政策。具体房屋还迁中,结合实际确定“一还一”不补差价,超出部分在30平方米以内的按成本价计,并对在一定期限内签约的拆迁户给予一次性奖励,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以人为本的征地拆迁政策有效破解了“天下第一难事——拆迁”。在花鼓大道外围区域收储5000亩,仅用了一个月;在拆迁量较大的景山大道,创下了日签43户、3个月征收615户的记录;城南希望城项目从4月29日启动拆迁工作,短短10天就签了190多户,5月1日当天就签约37户。
据悉,去年以来,该县收储土地1万余亩,拆迁3000多户,无一例上访,无一例强拆。
以产兴城 以城促产
随着路网骨架的雏形显现,松桃城市建设的蓝图跃然而出。
兴城必先兴业。松桃围绕“黔东工业聚集区”产业布局,以城北工业园区为主战场,重点建设好“一区四园”,发展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产业,支撑城镇发展。
该县以“生态宜居”为目标,着力推进城市综合体。其中,城南新区寨炳农场片区“松江·希望城”项目和城北的宝润国际城市综合体项目遥相呼应,前者规划占地约1200亩,后者占地1456亩,两大综合体涵盖公园、广场、车站、专业市场、购物广场、中小学、农贸市场、酒店、公寓、商业街等功能要素,总投资47亿元,预计今年将新增城市体量50万方以上。
据悉,今年,该县力争完成县城区建设投资40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
为带动新城,该县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在教育方面,城北新建职校、六中,迁建三完小;城南新建三中,迁建民族寄宿制中学。医院、车站等公共设施同步完善。该县还将18家县直部门南迁,一方面腾出8万平方米推动旧城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将有效带动新城人气。
为提升城市品位,该县创新投资模式,由开发商投资1亿元建设城南公园,投资9000万元打造容纳5000人的体育馆,实施松桃外滩、平块沿江风光带建设,打造山水园林城市。该县还从规划入手,要求连片100亩以上房开项目要两家以上具备甲级资质的规划公司进行规划设计,择优选用,从而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2016年,是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届时,一座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希望之城将在黔湘渝边区崛起。
图为改造后的松桃旧城新貌一角。黄前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