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近日,《求是》最新一期刊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同志发表署名的名为《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文章,文章指出,“选好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要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鲜明选人用人标尺。大胆地用,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坚决地调,让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让位子、受警醒;该容的容,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
从陈希部长发表的文章来看,充分彰显了我党从严管理干部的信心和决心,而“坚决地调,让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让位子、受警醒”,更是体现出我党正在逐步完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而让“有为者”有位置,“不为者”没位置,更有助于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用人环境和政治生态。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刘禅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孟子在《孟子二章》里说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古语也曾说过“任贤则兴,有侫则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都说明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干部的选任都及其重要,事关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前途命运。
我党经历97年的风风雨雨,从弱小的强大,到如今党员更是接近9000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执政党,更担任着为13亿中华儿女谋幸福的重任,可见我党干部的选拔任用任重道远,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的思想观念多元化、行为方式多样化、价值取向复杂化,这些都对党员干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规范党员干事的任选、提拔途径,选拔出能干事且思想作风正派的干部,才能使党的事业更进一步。
近年来,在正风肃纪的深入推进,严肃问责的不断延伸,不正之风得到很大改善,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与此同时,却有一些干部抱怨当官难,有的甚至害怕因为失误丢失自己的“乌纱帽”和“铁饭碗”,开始不作为,认为“做得多,错得多,不做就不错”,造成了很多人得过且过、尸位素餐、占着位置不办事,缺乏作为一个党员干部的担当,失去了干事创业冲劲,这种干部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没有大的助益,还有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让这些人“下去”,让敢担当,敢作为的干部“上来”,让“能上能下”的机制成为常态,让机关不养“闲人”“庸人”成为一种共识、一种生态,才能让干部更具担当精神和干事魄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让“能上能下”的机制成为常态,使能者上、庸者让、平者下,让能干、想干、敢干的人有上升的途径,让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下”,才能保持干部的活力、激发干部的动力,才能使我国事业更加焕发生机与活力。(长兴堡镇 田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