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今年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革命和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大力发展茶叶、蔬果、食用菌、中药材、油茶及畜牧业六大生态产业。今年全县新增茶叶1.83万亩,茶叶种植面积累计达29.03万亩,茶叶综合产值达16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32万人增收,助推贫困人口0.48万人脱贫,生态经济“换挡提速”。
良好生态孕育好茶,一片茶叶带出一个支柱产业。该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目前获“贵州绿茶”公共品牌授权企业5家、“梵净山茶”公共品牌授权企业7家。组建吉丰、汇森源等国有平台公司,引进梵净茶业、苗王茶业等龙头企业,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求,采用“龙头企业+国有平台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初步形成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多方共赢利益联结机制。仅2017年,涉茶农户人均增收1497元,助推贫困人口0.45万人脱贫。
绿水青山“流金淌银”。7月18日,笔者来到盘石镇芭茅村辣椒基地,一望无垠的绿色映入眼中。“村里有90余户村民参与到了辣椒产业发展中,其中有47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天的劳务费是70元,全部下来就发放了70多万元劳务费给村民。”正在查看辣椒长势的驻村第一书记杨秀文告诉笔者。芭茅村今年发展的1200亩辣椒,不仅为苗乡大地增添了绿意,还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
炎炎夏日,依旧挡不住游客喜爱风景的激情。在盘石镇响水洞旅游景点,总能看见络绎不绝的游客穿梭在如诗如画的梯田云海、美丽山水间。
近年来,该县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着力打造乌罗桃花源村、半坡台村、潜龙洞村,大路长征村、后洞村,寨英镇寨英村、大水沟村、落满村、邓堡村,盘石当造村、响水洞村,正大镇薅菜村、长征村,迓驾马鞍村,牛郎矮红村15个乡村生态旅游扶贫示范点建设,大力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该县用好做实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费、天然林保护、营造林绿化、国有林场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各项国土绿化项目资金。目前完成国土绿化14.13万亩,其中完成重点区域“六绿”绿化2.19万亩,有效助推贫困群众6507户37882人脱贫。
今年,该县新聘1394名生态护林员,其中贫困户1236人,覆盖建档立卡贫困群众5194人,全年发放建档立卡护林员工资1036万元,培育林业职业经理人89名,织密了生态保护网络,筑牢了生态屏障,鼓起了群众腰包。
积极探索“民心党建+河长制”模式,努力实现水清河畅岸绿。今年在蓼皋街道进行河道管理保洁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村寨美化管理员、林业管理维护员“四员”就业扶贫模式试点工作,拟定459个惠民岗位,面向该街道29个社区1211户贫困户。通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留住了绿水青山,建造了绿色家园;美了生态,富了村民。
链接:http://szb.trxw.gov.cn/epaper/uniflows/html/2018/07/20/03/03_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