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镇抓住“一线四心”快马扬鞭迈进新时代 | 时间:2018年07月1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新时代贫困地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命题。有“盘石盘石,地上盘的全是石”之称、属典型的以少数苗族聚居为主的“老少边穷”贫困乡镇的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坚持不等不靠,抓住了“一线四心”,实现快马扬鞭迈进新时代,奋力谱写出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盘石篇章。
抓住党的领导这一主线。能否实现转型提质发展,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盘石镇牢牢抓住党的领导这一主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拼抢争快抓机遇,开足马力谋发展,着力加强党对盘石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的领导,将盘石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纳入镇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围绕石漠化治理做文章,依托国家投入7100万元开展石漠化治理的优惠政策,在石漠化严重的山坡上种植黑麦、白三叶、鸭茅等绿草,建成高标准人工草场2.3万亩“黔东草海”,形成“天苍苍、山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景色。
抓住服务人民这一中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工作推进的好坏,关键要由人民来评判。在推进发展中,该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让利于民,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比如该镇以打造“松桃苗食产业联盟”产销平台为重点,推动农产品定向直通直供直销,确保农产品本地内销和市场外销,目前,在油茶产业路、油茶加工厂房、油茶管护、温室大棚、观光步道等方面完成投资1671万元,带动当地贫困户235户942人就业,户均增收4000余元。真正为人民开辟了一片安居乐业福地,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抓住敢于担当这一主心。盘石镇广大干部坚持把敢于担当内化为心、外化于行,树立为党分忧的大局观、为民解困的人本观、奉献毕生的价值观。在城镇建设中,该镇以“二十年不落后、三十年可操作、五十年不后悔、一百年仍是景”的“百年盘石”规划思想,先行先试打造“腊尔山片区民族特色新农村建设”品牌。聘请湖南科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盘石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区域主要包括琇瑙、芭茅、黄连、禾梨坪、响水洞等面积2平方公里、容纳人口3万多人的新农村建设。启动了长6公里宽16米的凉水井至哈蚣坳快速通道建设,目前已完成大渣铺垫工程;启动了长3公里宽16米的秀瑙至凉水井快速通道建设,目前已完成设计测绘和征地工作;总投资85万元的秀瑙观景台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全镇共编制新农村建设项目30余个,总投资10余亿元,已开工建设20余个,投入资金2亿余元。以巨大的改革底气和务实的开拓勇气,有效开创了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盘石新局面。
抓住脱贫攻坚这一重心。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是加速转型提质发展关键中的关键、重心中的重心。该镇将工作重心聚焦到脱贫攻坚上,以响水洞村为重点,围绕山水资源、梯田风光、民俗文化体验等科学规划,以打造“天下红苗第一村”为目标,全力建设中国红苗特色热点区。完成71户335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成观光步道27公里和一个文化长廊、一座风雨桥建设;完成水渠加固项目建设18公里、河堤修缮加固3.5公里;完成通组路硬化工程8.5公里;实施连户路硬化工程6.4公里,现已硬化2公里;围绕房前屋后硬化、绿化和美化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目前已完成规划12户,完成总投入3400万元。
抓住保护生态这一轴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该镇把保护生态作为轴心,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观,自觉将“绿色发展”融入到生产发展的全过程。利用“黔东草海”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三位一体新型农业体系,探索出生态畜牧业发展“五种模式”。“草+果+畜”配套模式:项目区配种优质高产核桃、樱桃、油茶6万余亩,将畜禽粪尿施入草地,畜草项目区成了天然果园畜草仓库,形成草、果、畜配套、立体发展格局;“常规畜禽+特种畜禽”配套模式:项目区既养常规猪、牛、羊、禽等20余万头(只),还养特色竹鼠、野鸭10万羽,既满足市场需求,又促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全方位发展;“集中成片开垦+分散连线发展”模式:以盘石镇为重点,连线连片开发其它乡镇,形成10万余亩连片草场,30万头(只)成群畜禽的草畜配套、规模发展格局;“养殖+旅游+餐饮+休闲”配套模式:依托万亩草场、观景平台、围栏放牧等构成的旅游休闲观光风景地,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推进以草养畜、以畜带草,构建“一品为主,多品共融,长短互补,种养结合”的立体养殖格局,形成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县委办 刘振斌)
| (作者:刘振斌 编辑:stwsl)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