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旮旯”变成“聚宝盆” | 时间:2018年06月1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
初夏,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红色革命老区石梁乡红石村,几个山头的花椒苗栽下没多久,就争先恐后生长,露出了笑容,山坡披绿装。
红石村位于石梁乡西北部,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人居分散,全村共17个村民组 1673人,在档贫困户140户550人,属二类贫困村。
曾经,这里有红军留下的足迹。据记载,1934年6月,在蒋家寨山上,曾有5名红军遭遇土匪伏击,壮烈牺牲。红石板红军烈士纪念碑屹立在青山绿水间,如今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垂不朽。
近年来,如何摆脱贫困?如何同步全面建设小康?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思考的主要问题,并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推动发展中重视生态保护和生态优势利用,在保护生态中重视发展、加快发展,把大生态的理念渗透到产业发展。
一时间,乡、村两级干部发扬起红军精神,广泛调研,因地制宜,励精图治,始终把“想发展、思发展、谋发展、要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全村头等大事来抓,整合土地资源,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动员和发动在外创业的能人回乡创业,全面走“以红色文化促进产业发展”新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年初,由驻村工作组牵头,村支两委的大力协调,与松桃泰和生态有限公司强强合作,发展1000亩花椒产业基地,村里积极流转土地,农户以撂荒土地入股分红,还可以到基地务工。
据村主任陈琳介绍,这项产业绿色、环保、实惠,既可以保持水土流失,也可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产业落地,有效增加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贫困户就业,让贫困户脱贫有了希望。
花椒苗移栽那天,第一书记向松就组织了三四十个群众移植花椒苗,他一边指导群众如何种植,一边联系公司送苗到现场。不到十天工夫就完成了全部花椒种植。
家住红石村枣子坪的贫困户张著安开心地说道,我都年过半百了,这么多年都一直种稻谷,一年只能产1200斤,只能自给自足,现在4亩地都入股来种植花椒,来这务工一天还有65元劳务,等产生效益了还能分红,还得来。
“以前我们年轻点的都外出务工了,家里的地也撂荒了很多,现在听说村里发展花椒产业,我们都回来积极支持,我二话不说就把自家十亩地入了股,也能就近务工挣钱,又能在家照顾老人,比在外边务工强多了。”贫困户张羽跃如是说。
据悉,该村不仅发展1000亩花椒产业,同时也实施了700亩脆红李产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基地+专合+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公司主导,群众参与,并将盈利的30%让给合作社和农户,而合作社再把这30%中的25%让利给农户,5%用于壮大合作社发展,让农户吃下一颗“定心丸”,激发更多的农户参与花椒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农户和合作社利益共享。
花椒基地3年后挂果,5年进入盛产期,可带动村集体经济长足发展,让农户创收增收,预计每亩可以获得15000元纯收入,真正让“山旮旯”变成“聚宝盆”、“摇钱树”。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产业兴旺,宏图已绘。
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以花椒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的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对于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深化了脱贫攻坚的内涵与进程。(石梁乡 何松林)
| (作者:何松林 编辑:stwsl)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