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野菜飘香。5月10日,笔者沿着松吉高等级公路和蜿蜒宽敞的通村水泥路,驱车来到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坪乡盘报村。

盘报村新貌
该村坐落在一个海拔高达800多米的山坳上,周围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登高远望,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新楼房与优美的环境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这个长坪乡唯一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如今已如睡狮猛醒,发力奋进,使该村焕发了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
产业从无到有,环境从脏到美,农民变成了工人……
盘报村的变化背后折射出了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在今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中取得的新成果,更是全县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盘报村,在去年之前,由于受地理位置及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该村村民仅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经济十分落后,一直以来都是全县最贫困的村寨之一。
今年来,随着该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和“五改一化一维”项目的实施,到5月上旬,仅仅4个月时间,这个昔日的穷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各项产业迅速兴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盘报村共有329户,1318人,2018年拟脱贫7户32人,现有未脱贫户76户345人,其中特困户9户23人,是纯苗族村寨。全村共7个村民组,5个自然寨,国土面积为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30亩,自然资源十分短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薯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俊才一口气道出了全村的基本情况。
盘报村新貌
盘报村因水资源严重匮乏,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经济收入主要靠单一的传统种植和劳务输出,该村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就有400余人。2016年,全村共有危房192栋(其中一级危房113栋,二级危房59户,三级危房20栋),村民居住条件极差。
如今盘报村变化很大,以前破旧的篱笆房屋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青砖、青瓦、白墙,每栋房屋的屋脊都进行了亮化。我们在该村大院子中心的一个空坝子上将车停好,刚一下车,陪同采访的长坪乡政府副乡长、盘报村第一支书石健民向笔者介绍:“这个空坝子我们要在这里建一个农民文化广场,以后村民们的休闲、娱乐、健身就在这里了。”
在该村村主任欧天保的引领下,我们一行沿着己实施好的“五改一化一维”项目走进了一户农家。在这个农户家的院坝里,女主人正在打扫卫生,院坝的一角放有微耕机、抽水机等农机用具,雪白的墙壁、银光闪闪的铝合金门窗都显露出刚装修过的痕迹。主人见家里来了几位客人,热情地让我们进屋坐下。
房主叫欧天德,今年70岁,是该村三组村民,家里只有妻子、儿子、孙子4口人,儿子长年在外打工,每年只有到春节时才回家一次。
没有儿媳怎会有孙子?笔者带着不解的疑惑问道:“那你儿媳妇呢?”

核桃产业

蔬菜产业
唉!欧天德叹口气说:“我们这里太穷了,没有象样的产业,离乡政府又远,上街买点日用品和办事都很不方便,以前我们村家家住的是用细竹子扎起敷上黄泥巴当作墙壁的房屋。而且我们这里又缺水,生产生活条件都很差。儿子结婚不到两年媳妇就出走了……”
“幸好,2012年交通部门帮我们的路修通了,政府又帮我们的住房进行了改造。”欧天德说,“我们的政府太好了,千方百计为我们农民着想,我们种田不交粮,还有很多补贴,看病可以报销,小孩读书不用交学费,每天还有营养午餐。”
经了解,当年全村共实施改造192户,1300多人受益,政府共投入资金418.6万元。
今年来,该村还进行了卫生整治、土地流转、发展产业、修产业路等。
从该村三组出来,来到七组种烟大户石继生家。全家一共4口人,自己与老伴在家长期以种烤烟为主。从最初的几亩发展到2014年的70亩,今年又扩展到了120亩,年纯收入从以前的每年1万元增加到7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0万元。
笔者看到他家的住房十分漂亮,共有三间两楼一底,外墙贴着花色磁砖,屋内各种现代家电齐全,在当地算是勤劳致富的典型了。
石继生说这么多年自己种烤烟挣了点钱,除了必要的开销外,全都花在了房子上。
“我们村缺水严重,如遇天干大部分种的稻谷、玉米都没有收成,由于烤烟耐旱,我种的烤烟影响不是很大,除去烟苗、肥料、薄膜和请的人工费用,每亩可纯赚1000元。加上政府还有补贴,种烟比种粮食还是划算得多。”石继生一边在烟地里管护烟苗,一边对笔者说。
在盘报村,烤烟种植已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作物。
烤烟产业
自去年以来,该村在第一支书石健民的带领下,先后召开班子会、村组长会和群众会多次,收集各种建设性意见50多件,最终确定从环境卫生入手,招商引资,利用丰富的荒山资源,大力发展种殖业。
首先由村自办的松桃顺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试种蔬菜200亩,其中萝卜100亩,大蒜60亩,白菜40亩。由于气候原因,最后集体经济增收只有1.4万元,但村民却获得了8万元的劳务费,惠及贫困户家庭31户。按这种速度发展,全村在短期内要摆脱贫困是很难的。
为了另寻致富门路,在支部第一支书石健民的带领下,先后找过四位企业老总到盘报村商谈发展产业之事,其余三位看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后,都挥手而去,只有贵州腊尔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正书(松桃人)才定下心来发展油茶产业,从去年12月动工,到今年4月底止,共开恳荒山3000亩,栽种油茶2600亩,拉开了产业发展的大幕。
“按照田土300元一亩和荒山60元一亩的租赁费用和60元一天的务工费支出标准,仅油茶种植劳务收入就达26万元。”石健民说。
在发展传统烤烟300亩的基础上,根据历年发展产业经验教训选择万亩油茶生态园基地建设。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集体经济”模式,前三年由公司支付土地流转费和劳务费,三年后农户以土地荒山入股,公司、农户、村集体分别按照6:3:1比例利润分成。
紧接着由村支两委争取财政扶贫资金栽种了400亩核桃,仅半个月就完成了种植任务,获得务工收入89600.00元,后期管理按每人每天60元付给劳务费。2018年利用帮扶资金发展了10个大棚蔬菜,目前已经成功育苗辣椒、西瓜等。
支部第二书记曾君江向笔者介绍:“我们村约三分之二的青壮劳力都到外地务工去了,在家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妇女儿童,随着今年大量土地流转和大兴产业的高潮掀起,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妇女成为企业用工的‘抢手货’。”
当笔者来到6组老党员唐文章的家里,他正在水池边用水桶接水,妻子在榜边洗菜。在院落的另一处,儿媳妇正在用洗衣机洗衣服。
“幸好我们去年安装了自来水,要不然我们吃水都成问题。”唐文章一边说一边指着儿媳妇那台洗衣机,“这台洗衣机还是她们结婚时娘家送的,这几年一直没用上,去年家里安装了自来水以后,才派上了用场。”
据了解,该村5、6组人畜饮水特别困难,只要干上10天半月,就得到湖南的地盘上去挑水,至少有5公里路程,要不然就由乡政府用车子送水,总之吃水一直是该村影响村民生活的一大难题。
水的问题解决了,紧紧抓住今年实施“五改一化一维”的项目机遇,大力整治环境卫生,按照规定,全村每月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每季度每个村民组评出2户卫生文明户和文明卫生模范家庭,在实行门前三包的同时,明确6名生态护林员进行日常保洁。目前,全村己新建垃圾池3个,放置垃圾桶50个,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水泥路直通院坝,自来水直牵进屋,住房四周都进行了硬化,有独立的厨房、厕所,生活有政府照顾,如今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好啰!”该村3组贫困户唐金典笑哈哈地说。
同样在该村7组龙如玉家,以前她家虽有三间房屋,全是黄泥地面,只要一下雨地面潮湿易滑,住房条件特别差。通过实施“五改一化一维”整村推进工程后,着力完善村民的室内室外硬化、沟渠排水、厨房卫生、厕所等设施,在之前已实施立面改造的基础上,2018年进一步实施危房改造安全住房保障工程22户,拆除烂房旧房10户。
龙如玉说:“现在下再大的雨地面也不会潮湿了,屋里屋外干干净净的,住起非常舒服。”
水库
该村今年初开始实施“五改一化一维”工程以来,现己完成总工程量的百分之80,全村的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今年来,我们村在县交通、水务、国土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拓宽了通村路6公里,新修通组路7公里,产业路12公里,下一步将利用架枧水库上游600亩的水域面积投放鱼苗20万尾和发展生猪代养2000头的规模来加速脱贫步伐。”当谈到下一步的发展,石健民充满信心。
盘报村今年的变化怎么会这么大?
村支部第二书记曾君江说:“这都是得益于我们乡派驻我村的支部第一书记石健民的努力。时间刚刚8个月,他就为我们村办了许多实事。特别是产业发展从零发展到4000亩的规模,为全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在盘报村走访中,笔者听到最多的是村民们对党、对政府的感谢之词。诚然,一个贫穷的村寨,政府的帮扶是必然的,但村民自身谋发展才是关键所在。欣然的是笔者在该村看到,一些产业正逐渐起步。烤烟、蔬菜、油茶等经济作物种植和生猪代养等都在渐成“气候”。我们相信,有政府的大力帮扶,有村民们强有力的发观愿望,“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将会很快从勤劳的盘报人手上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