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正值农历正月十四,融融的春风吹拂着苗乡大地,松桃自治县盘石镇响水洞人山人海,歌声飞扬。来自黔、湘、渝边区的数万宾朋齐聚于此,一场以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春之歌”新春民歌会正在上演。一首首高吭、悠扬的歌曲,把人们带入苗乡的山水画面中。
县领导张伶俐、黄晓勇、冉光珍,退休老领导龙正吉、麻绍平等到场观看演出。外地赶来的游客,十里八乡的群众,将民歌围得水泄不通。挤不进会场的观众,只能选择到周围的土埂边、山坡上、田坝间,寻找视线开阔的位置,欣赏这场别开生面的民歌会。
作为松桃“新春七天乐”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的新春民歌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大力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推动苗乡民歌创作,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繁荣地方文艺事业。向全县各族人民展示苗乡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进程中取得的新成就,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2018年。

舞狮表演
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一头通体朱红、身姿矫健“雄狮”跃上了舞台,在彩球的吸引下,狮头或喜或怒、或蹲或立,神态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
最惊险刺激的要数“高台舞狮”环节,舞狮者在狭小的方桌上,做出站背、坐肩、夹腰等高难度的动作,一闪、一扑、一旋、一跃,无不让人拍手叫绝。
盘石镇党委副书记兼响水洞村支书李代颂指着印有“盘石响水狮王”荣誉锦旗告诉笔者,活跃在苗乡松桃的苗族舞狮活动,兼以融合苗族武术、苗族祭祀,苗族文化底蕴深厚,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舞狮技艺濒临失传,抢救和保护苗族舞狮技艺,迫在眉睫。盘石响水舞狮队成立以来,逢年过节、婚姻嫁娶、宅第落成、开张庆典,前去舞狮助兴,让这项技艺得到了传承和推广。
苗语话剧表演《樵夫情缘》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清水秀的松桃苗乡、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孕育着、滋养着苗家儿女,丰富着、陶冶着他们的感情世界。而苗歌,作为传情表意的载体之一,用一句句即兴发挥的唱词,将苗族人民的真实生活,转化为婉转的歌声,既鲜活又贴切。
比如苗语话剧表演《樵夫情缘》,诙谐幽默而又耐人寻味。所选题材根据过去的生活场景改编,以说唱的方式,再现了过去苗族人辛勤勤劳的场景,通过卖柴汉挣钱讨老婆的故事,诉说对纯洁浪漫爱情的追求,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出中,台下的观众笑声不断,往昔的生活画面浮现在眼前,甜蜜而又惆怅。
“《樵夫情缘》之所以能取得观众的共鸣,就在于他的内容接地气,有泥土味。”东部苗族文化网的负责人龙平辉还告诉笔者,创办网站的宗旨就是弘扬民族文化,不光着眼于东部片区,还要广泛联系中西部片区的苗族同胞,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当天,来自松桃各乡镇的少数民族歌手、茶灯表演队等也纷纷登台献艺,用传统苗歌、新编苗歌、茶灯、土家山歌、小品等形式歌唱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唱出苗乡新生活。既有情意绵绵的《一见钟情》情歌对唱,也有趣味十足的有气势辉宏的黔东南侗歌《精准扶贫政策好》独唱;既有大路镇后硐茶灯队带来的《歌颂党恩》表演,也有歌声嘹亮的《正月里好风光》土家山歌,充分展现了各民族团结进步、亲相亲爱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我县紧扣“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等传统节日,为民间歌手搭建平台,发掘了一批优秀的民歌人才,使当地的民间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为打造原生态民歌品牌,提升县域旅游文化品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松桃苗歌以男女情歌为主,可以细分为男女情歌对唱、书句子,集山歌、傩歌、哭嫁歌、故事歌、椎牛鼓舞歌、拦门歌、扛仙歌、跳香歌(辛女歌)八种为一体,歌词多为七言一句,两句组成一联,两联为一首,非常有有韵律。
“我们慕名而来参加民歌会,早就听说响水洞的风光美,没想到,苗族的歌声更美!”来自湖南花垣的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雅酉苗乡情影视制作人龙天富说。
台上歌声飞扬,台下更是耀眼夺目。已婚的苗族妇女,脑后盘髻,绾以银簪;未婚少女,花帕、丝帕层层相叠,各具美态。佩以凤冠、项圈、手镯、耳环等银饰,顾盼之间,显得光彩照人。在摄影师的眼中,这都是迷人的风景。
“我不但被这迷人的歌声陶醉,更被这些银光闪闪的民族服饰所震憾。松桃向外界对苗族文化宣传力度不大,我们重庆老摄影家协会一行十四人闻讯赶来参加这次活动,通过这次采风,我希望用我的镜头,将苗族地区的风光美、服饰美传播出去。你看,这是我的朋友圈,我刚发了一组图片,马上引来上百人围观点赞。”来自重庆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高级摄影师张朝阳说。
响水洞除了听不够的苗歌,还有看不尽的美景。
当天的舞台,坐落在青山里,搭建在溪流畔,背景之外,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和飞流而下的瀑布群,既亲近自然,又恢弘大气。
此次选择响水洞作为民歌会的举办场地,主要是依托响水洞的旅游资源。响水泉飞原为松桃八景之一,载入了《松桃厅志》。1994年被评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村”,“响水梯田”于2013年被评为“贵州十大梯田风光----中国南部普罗旺斯”;2014年9月挂牌为“中国特色民族村寨”。是一个省级民族文化村,省级风景名胜区独立景点。通过举办这次民歌会,吸引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及外地游客到响水洞来,将响水洞的美山水风光、苗族的风土人情传递到世界各地。
“今天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我这个小吃摊光一中午就卖了三百多元钱,办这样的民歌会真好,很开心。”当天,不少村民再次感受到乡村旅游产业释放出的生态红利。
该村按照“构建大景区,荟萃多主题,切合地域性,突出独特点”的发展战略,拟定了围绕“一线多点,四季可游,老少皆宜,促进消费”的发展思路,重点围绕水资源、梯田风光、民俗文化体验等为主要景点进行规划建设,为确保2018年实现响水洞村全面脱贫,打造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样板村创造有利条件。
歌声婉转、泉声悠扬。徜徉在绿水青山之间,用心聆听着人与自然的交响,这里面蕴含着响水洞村、响水洞人的变化,传递出苗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黄前生 杨杰 贺卫明 杨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