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运动大队队员、世界军事五项全能冠军王堂林的父亲王福春,用自己的爱心和真情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拥军之歌。
女儿心中的榜样
现年53岁的王福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住在较偏僻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大元村,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地收入,他和妻子李书珍平时省吃俭用,一生勤劳,一年到头,基本不买一件新衣服,他常说:“笑脏不笑烂”,只要穿干净就好,总是把钱省下来供孩子读书用。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2008年女儿王堂林破格参军后,在电话中他常给女儿的第一句就是 “在部队一定要不怕吃苦,苦练本领,为国争光”,父亲的期望,女儿王堂林特别珍惜,决心要练出个样来,吃别人不能吃的苦,最终百炼成钢,4次走出国门参赛,次次 拼夺世界金牌。
2014年10月9日至15日, 王福春的女儿王堂林在韩国举行的第61届军事五项世锦赛上,与队友勇夺了军事五项团体冠军,同时王堂林还拼夺了军事五项世锦赛女子个人全能冠军、投手榴弹(投准+投远)单项冠军、500米障碍接力赛单项冠军和500米障碍跑单项冠军的战绩,成为了这次军事五项世锦赛上唯一夺金之最的传奇人物。
每一次夺金回国返乡,王堂林都说: “爸爸,你是女儿们学习的榜样,你对女儿期望,女儿实现了!”。
村民口中的好人
几十年来,王福春的身影时常忙碌在 左邻右舍村民之中,解村民之忧,排村民之难。已经记不清到底义务帮助解决了多少次邻里纠纷,调解了多少次家庭矛盾,摆平了多少次“家务事”,但最令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在他的争取和带领下,硬化寨上几十户村民的连户路,并安上了路灯,但在村民的眼中,结束了长久以来的户与户之间行走不便的艰辛历史。连户路路硬化了,夜间走路结束打手电筒或火把照明的历史了,大家都感到了方便。在村民们的眼里,王福春是一个能吃苦,肯吃苦,乐于助人干实事的“好人”。
邻里眼中的孝子
他在年幼的两岁时期,他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只好与婆相依为命,当王福春20岁时,80高龄的婆患上重病,身体瘫痪,卧病不起,每年要筹集1万多元的医药费是沉重的负担。为了照顾好婆,守护在婆的病榻前。白天,他刚从地里干完农活,顾不得喝口水,总要先到婆的病床前问一声长短,用热毛巾为婆敷一会浮肿的腿;晚上,他和婆睡在同一个房间,一晚上起来很多次,为婆翻一翻身子,盖一盖被子,一直坚持到婆84岁高龄病故为止,在人们的的心中,他就是一个孝顺的孙子,尊老爱幼的榜样。
军属学习的模范
做为军属,他总是支持着国防事业的领头雁。为了不影响女儿王堂林在部队的工作,本人患病轻重都不许家人告知在部队服役的女儿,王福春从媒体上了解到女儿荣耀的背后,是怎样的艰难与磨难;成功的前提,是不怕吃苦,不怕流血洒汗。军事五项集中了陆军单兵实战训练的基础要素,要想成为世界冠军,平均要经受这样一组数字的考验:练越野,要跑8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两圈;练投弹,要投出无柄手榴弹62万枚约370多吨,能装近百辆卡车;练游泳,要在障碍重重的泳道里游8000多公里,相当于横渡渤海海峡60次……。
为让女儿在部队安心苦炼,家里的一切困难都不许告知女儿,在每年的征兵季节,王福春都会用女儿的事例来说法,鼓励周边村上的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周围军属有困难时,总是放下手中的活,及时去帮忙,在平时生活中交流思想,感化他人,做好困难军属思想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的困难再大也是小事,国防建设是大事。”这是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啊。
文明建设的标兵
自王堂林2008年入伍以来,王福春凡是党和国家号召和提倡的,他首先自己做好,以影响带动军属和群众。 王福春常说:“作为军属,有责任有义务学习和传播解放军的先进思想,做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军属这块牌子要象解放军的牌子一样闪光。”
王福春爱国拥军的高尚精神,象撒在沃土里的种子,在春风雨露的滋润下生根开花。在他的影响下,自2008年以来,松桃普觉镇的所有军属,没有一人做违法的事,家家生活逐步脱贫致富,个个支持子女安心部队工作,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子女在部队立功、入党、上军校。在军属模范作用的带动下,全镇群众勤劳致富,讲文明、守法纪、重和睦在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呈现出社会主义农村的新景象。
(县畜牧局 杨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