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提示】
20多年前,他参加湘黔边区民间组织的比赛,经当地寨老以及民众评选为“鼓王”;上世纪80年代,他创编四面鼓,名震湘黔;2008年,他自行设计、创造了八面鼓,并由此创编四面鼓、八面鼓舞蹈,开创了花鼓舞的新形式,使松桃苗族花鼓舞以独特的魅力享誉四方;2010年,他把这独具苗族文化魅力的花鼓舞带进校园,在松桃开展“花鼓舞进校园”,上万学子得以学习这一民间艺术。他,就是松桃“鼓王”——龙云辉。
因爱练就“鼓王”
松桃自治县正大乡瓦窑村,是省级花鼓艺术之乡,每年正月初八都要举办花鼓艺术节。52年前,龙云辉就出生在此。
龙云辉自小对花鼓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空就自己练习鼓舞,常常把自己虎口震裂,手上也满是硬茧,由于父亲是鼓王,在父亲的点拨下,加上自己的勤奋聪慧,龙云辉终于练就了属于自己的花鼓舞。30多年前,湖南、贵州边区的凤凰、麻阳、松桃等县多个村寨联合举行花鼓大赛,龙云辉凭借娴熟的动作、对花鼓鼓点的把握等,被评为鼓王,那年他才16岁。
据村里的花鼓寨老介绍,从龙云辉的鼓声中,能听出苗族迁徙的苦难,田间劳动的艰辛,也能听出节日的欢乐。
打响花鼓名声
成为鼓王后,龙云辉认为应该把花鼓艺术深挖出来,作为民族文化应该让外界知晓。
接下来的日子,龙云辉到处收集花鼓舞的资料,进行花鼓舞的研究,自己对花鼓舞的理解也更深了。
“花鼓舞不能当饭吃。”老人们如是劝村子里热爱花鼓舞的年轻人。怎样才能让热爱花鼓艺术的人继续跳下去又能荷包鼓起来?1992年,龙云辉成立了梵净山苗族花鼓艺术团,率领艺术团到湖南张家界、凤凰,河北涞水县野三坡等景点演出,让艺术团成员每天既可以练习花鼓舞,又能创收,还可以把松桃花鼓舞向游客推介。不久后,艺术团名声大震。
为了扩大影响、有固定的收入,龙云辉与国内多个景点签订协议,把艺术团人员分到各个景点长期驻扎演出。
醉心传承推广
自己虽有一身好舞艺,但是毕竟学习花鼓舞的群众集中在松桃东片区,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来学习花鼓舞?怎样才能让青少年学习花鼓舞?2008年,松桃民族中学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决定把具有苗族文化元素的花鼓舞引进来,为了能让花鼓舞有质量,准备选聘一位专业的教师,经过多方考虑,最后选聘龙云辉为花鼓舞专职教师。
龙云辉不负众望,进校以后,创编适合青少年特点的花鼓舞舞蹈动作,花鼓、鼓棒、红布条,鼓点、弹跳、吼声浑然一体。
付出总有回报。2011年6月,随松桃绝技节目《武陵神功》参加全国绝技绝艺暨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活动,松桃民族中学学生表演的花鼓舞作为伴舞,荣获“山花奖”。
2011年9月,随松桃《八人秋》节目在贵阳参加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松桃民族中学学生表演的花鼓舞作为伴舞,荣获表演类第一名。
今年10月23日,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式在贵州大学体育馆落下帷幕,由松桃民族中学学生表演的《苗家八面鼓》获综合表演类一等奖。
龙云辉思考,一个县级中学,学生最少也是以千计数,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进而掌握花鼓舞的要领?龙云辉想到了花鼓操,把花鼓舞变成早操、课间操。2013年,龙云辉在松桃职校编排花鼓操,开创了花鼓操走进校园的历史。
截至目前,松桃经过龙云辉培训的学生已经超过万人。
【相关链接:http://58.42.132.75:8080/epaper/trrb/html/2014/12/25/06/06_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