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丹霞民族文化旅游城市,把民族文化旅游作为重头戏,这是松桃苗族自治县完成大发展大跨越的战略定位。
近年来,该县坚持以苗王城境内千年古城资源为依托,通过对外招商、立项争资、部门整合、民间募集等多种方式筹集近亿元资金,建成了一条长4公里宽7.5米的景区旅游公路、一个占地1.8万平方米的停车场、三个总面积为14600平方米的广场、一座占地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苗王府、三座城门楼、三座碉楼、一道长84米高0.9米的“百苗图”及“苗族五千年的迁徙图”木雕长廊、两座观景吊脚楼及一根8.1米高直径81厘米宽的神柱,兴建了涵盖众多苗王故事的木雕、砖雕、石雕、铜雕、银雕的神柱等等景观。
旅游业收到了良好效果,“游”来了苗王城“五新”变化。
农民收入有新攀升。通过整合扶贫、旅游、国土、财政、招商、农业、畜牧、电力、水务、宣传等项目资金,全力打造苗王城乡村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近两年来,苗王城古城游客量倍增,日游客量达1000余人次,在“5.1”、国庆等长假黄金周,人山人海,日游客量在1万人以上,使苗王城农民大发旅游财,村民有的开旅社,有的开餐馆,有的当导游,有的开民族服饰专卖店,有的专门为游客表演绝技绝活,还有的专门为游客照相留影等,全村人人吃上旅游饭,家家户户修起别具一格的新楼房、看上了彩电、安上了空调,过上了以往连想都不敢想的城市人的生活。
村庄容貌有新改善。过去,苗王城令干部和群众最头疼的就是村寨基础设施差、环境卫生条件差。为解决这些难题,在推进旅游业发展中,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坚持以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党政统筹、部门协调、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使用用途的前提下,多渠道整合扶贫乡村旅游项目资金100万元、招商引资3000万元、“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0万元、县财政投入3000万元、县农办、农业、水务、交通、畜牧、电力、旅游等部门的扶贫项目资金2000万元,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开发、科技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专项扶持。
如今走进苗王城,整个景区的建设融入了众多优秀的苗族建筑艺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一幢幢外观古朴、大方的苗乡民居彰显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气派,一处处整洁的苗家院落描绘出苗乡农村的新风貌;一条条宽敞的道路通向村村寨寨连通了苗乡人的感情;随处可见的摩托车、客运、货运车辆停放在庭院中,让人切身感受到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
产业结构有新调整。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因地制宜制定“靠山吃山,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路子”措施,县有关部门帮助村民从湖南麻阳联系了8000余株果苗,动员村中“能人”试种了100余亩金秋梨,在这些“能人”的精心管护下,2005年果树开始挂果,之后每年收入近10万元,村民尝到了甜头。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扶贫部门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动员干部群众采取“滚雪球”的方式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发展果品多元化种植,先后发展了金秋梨、美国黑李、水晶葡萄、西瓜等瓜果种植。在抓好“田头与土头”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切实抓好“圈头”经济。同时围绕经果林、西瓜、旅游等重点产业,先后成立了西瓜种植协会、生猪养殖协会、农家乐协会等专业协会8个,各协会充分发挥引导职能作用,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大力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促进优势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目前,苗王城村已建成特色水果生产基地1450多亩;每年出栏生猪800头以上,养殖白鹅3700余只,出栏3000余只;养殖肉鸭5800余只,出栏5200余只,引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使村民既有旅游产业收入又有特色农业产业的固定收入。
外在影响力有新提升。苗王城是一座建于明洪武初年,在湘、黔、渝边界上至今保存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苗疆古军事城,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2003年被评定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为国家旅游局扶贫景点。近年来,苗王城村巧借湖南凤凰古城、南长城、奇梁洞和贵州的梵净山、九龙洞等风景名胜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成立了苗王城旅游开发公司,开发项目涉及苗王峡谷观光、拦河抽水坝、人工瀑布、特色苗族建筑群落、苗族传统民间文化、地方特色产品和扶持村民进行与旅游相关的农业产业开发等建设内容,使古朴的苗家山寨和苗族文化走出了大山深闺,走入国门,闯进世界,在该景区拍摄的电视剧《边城汉子》上映。2009年8月,经贵州省风景名胜区协会、省旅游协会等单位的专家综合评定,苗王城景区先后荣获“2009十大魅力旅游景区”及全省100个“贵州魅力民族村寨”殊荣。
农民素质有新提高。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为了提高农民素质,该县相关部门先后多次组织村支两委一班人及部分村民代表和能人大户,跑湖南、下广西、上铜仁、去重庆等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调整搞得好的村寨“取经”,增强他们的发展意识。同时针对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旅游发展知识和农业技能不足、增收门路单一等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旅游从业知识培训。先后在苗王城村举办培训班26期1800余人次,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大户和旅游接待户,激发了他们建设文明苗王城的热情,全村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评活动,全面兴起学榜样、比先进,讲奉献、比付出新热潮,全村上下呈现出打牌赌博的少了,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的人多了;扯皮纠纷的人少了,互帮互助的人多了;婚丧喜事中陈风旧俗少了,节俭、文明的风尚多了的“三少三多”新风尚,涌现出上百户“十星级文明户”及“五好家庭”。全村上下社会安定,多年来无偷盗、刑事案件发生,形成了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事业同干的喜人局面。(松桃县委宣传部 刘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