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6日期间,我县多地遭遇大暴雨,局部发生特大暴雨,降雨量达179.80毫米。在暴雨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队身影,他们不分昼夜穿梭在县城区河道、堤防、黔东大市场等抗洪抢险一线区域,24小时不间断地对这些地区检查,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救灾工作,他们是抗洪抢险一线的“先锋”。
吴德书(左一)病险水库安全隐患排查
自今年5月1日即汛期到来之际,作为一名防汛抗洪一线的工作人员,吴德书加入到24小时值班制度的6个城区河道巡查组中的一员,他24小时蹲点观测城区河段水位变化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发布水位情况,尤其是7月5日期间,做到每半个小时上报一次水位情况,为我县的抗洪抢险赢得时间。
严密排查,为抗洪抢险工作打赢第一仗。7月5日晚上11点,由吴德书带领的巡查组对县城区进行地毯式排查。由他带领的巡查组巡查时发现,在黔东大市场、星月湾等低洼地段发生短时间内涝,积水最深达1.1米,面积为0.05平方千米。他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在县城拉响警报器,并将详情上报县委、县政府,同时协调公安、城管、消防等进行围观群众疏通,将处于低洼地段的群众、商户、车辆进行转移,当天晚上11点半,共转移群众2500余人,车辆转移200余台。
深夜抢修世昌应急水源工程
在黔东大市场排涝泵站开展排涝工作
坚守岗位,为抗洪抢险工作打赢第二仗。7月6日凌晨1点,吴德书带领的巡查组在黔东大市场泵站巡查时发现,松江河道水位上升至354.70米,水流量达301立方米每秒,并且水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他立即向县委、县政府发布水位变化情况,并及时与河流上游相关工作人员保持联系,随时掌握降雨情况,同时加强与气象会商研判雨情。加大信息发布预警,将极端天气按时向乡镇(街道)发布,要求沿线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应对工作,并加密观测水位频率乡镇(街道),对靠近松江河两岸的群众进行转移。汛期间,共发布山洪灾害等信息121条,对水库进行放水腾库、拦截洪峰,将可能发生的险情扼杀在摇篮里。
争分夺秒,为抗洪抢险工作打赢第三仗。7月6日凌晨2点,降雨量开始下降,吴德书依然毫不松懈,通过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坚持每半个小时发布一次雨情、河流变化情况,严密排查,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治理、早排除。直到上午8点半,雨情得到控制,吴德书立即组织30多个技术人员对县城区所有排洪管道进行了全面地排查,对黔东大市场、星月湾小区等积水区域及时开展排水工作,对损坏的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抢修,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调配管材抢险管道,于上午12点,全县恢复供水,群众生活恢复如初。
汛期来临之际,通过县委、县政府、应急办、防汛办等相关负责人齐心协力,未雨绸缪,吴德书与县水务局的负责同志始终坚持在抗洪抢险一线,各司其职,全力排查险情,紧急转移群众,开展抢险救灾。在7月6日中午,群众出行未受影响,全县商铺正常营业,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记者 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