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说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乡村振兴要夯实产业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是农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如今我县各乡镇都在发展特色产业,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逐渐美起来,农民逐渐富起来,乡村振兴之路稳步发展。
乡村振兴要强化人才支撑。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更要夯实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整体素质,让扶贫人才在基层大展拳脚,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献策献力。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乡村振兴需要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带头搞产业、搞经济。以改革为法宝,坚持解放思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强化投入保障,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资金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下决心改变支农项目支离破碎的现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不能片面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要定思路、定任务,明确长远方向。
农稳社稷,农业农村农民事关国计民生。乡村振兴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苦干实干,既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做好显功和潜功,干出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普觉镇 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