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松桃苗族自治县340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演了无数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松桃速度”,已创建成为全国卫生县城和全省文明县城,已荣获“2016全国十佳绿色生态宜居县”称号,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全面提速的“快车道”。
如今,走进苗乡松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2017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县域发展的头等大事和头号工程,重点围绕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提升“四大攻坚战”抓牢抓实。
截至目前,全县已进入省级产业基金项目库35个,项目总投资达21.56亿元,申报产业基金14.84亿元,到位基金8.49亿元,完成投入2.93亿元,完成市脱贫基金项目入库2252个,申报基金投入23.46亿元,基金到位5.03亿元,完成基金投入3.93亿元。
“我们要全力以赴,不遗余力,让全县6.6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户不落,一个不少!”该县县委书记冉晓东在今年初的全县脱贫攻坚大会上郑重地承诺。作为全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国家级贫困县松桃,到2020年实现同步全面小康,是其向中央和省委、市委立下的军令状。
特色产业 农户增收摘穷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产业就是扶根本。
松桃自治县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项目投入和产业培育力度,已逐步形成了以核桃、蔬菜、茶叶、中药材、畜牧养殖、精品水果、乡村旅游等为主的扶贫产业链。一大批贫困乡镇的产业投入和产业培育力度得以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逐渐走向“造血式”、精准化。
“去年,靠黑猪代养,除去成本纯赚1.5万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12月2日,长坪乡兴隆村,村民龙海江告诉笔者,该村去年有10户贫困户通过联合代养黑猪,实现了增收。
2012年,松桃梵净桃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了梵净桃源黑猪扩繁场,到2016年,带动86户、430名扶贫对象养殖黑猪,贫困农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如今,黑猪养殖已成为该县脱贫致富的一条有力途径。坚持扶贫与发展并行,通过扶强做大优势产业,精准建立产业扶贫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是松桃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
该县投入资金7.85亿元发展生猪代养、生态茶叶、蔬菜、油茶等扶贫产业。以生猪养殖为引领,探索种养循环新模式。目前,已投入3.1亿元新建生猪代养场83个,新建蔬菜基地1.56万亩、累计种植面积达24.08万亩,实现产值10.35亿元。完成花椒土地流转1.2万亩,订购种苗160万株;完成铁皮石斛大棚种植50亩,建成种苗繁育基地1个;培育连片种植500亩以上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2家,覆盖带动贫困农户1400户4900人。今年秋季攻势,计划通过茶产业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556户6000人。目前,该县已整合资金2052万元,在普觉、孟溪、乌罗等乡镇(街道)流转及规划新增生态茶产业1.79万亩、新建示范茶园0.71万亩;依托汇森源县级平台公司在大路等乡镇开垦茶园面积0.4万亩,新栽生态茶苗0.36万亩;新建小型茶叶加工厂3家。全年累计完成新建生态茶园1.071万亩,秋茶实现产值1.15亿元。并投入资金2000万元,打造油茶产业,今年实现油茶籽产量300吨,产茶油70吨,产值达840万元。
全县发展以黑木耳、香菇、茶树菇等为主的食用菌300万棒。以桃源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黔松农林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为龙头,重点打造以孟溪镇为食用菌生产核心区,辐射带动黄板、长坪、蓼皋等11个乡镇(街道)共同发展黑木耳、香菇、茶树菇等食用菌。目前,完成栽培277.7万棒(袋),占任务数92.57%。同时,该县还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努力实现村干部向职业经理人角色转变,把村干部纳入专业合作社管护人员,在发放基本报酬基础上,采取“底薪+绩效”方式另发管护工资,提振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易地搬迁 实现百姓安居梦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家搬进了城,还有了这么好的新房住,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在农村时好多了。”日前,走进移民杨金毅位于松桃城南移民安置点的新家,杨金毅幸福地说道。
该安置点是跨乡镇集中到县城规划区利用现有的保障房进行安置的示范点,首批安置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76户1159人,来自全县14个乡镇。
杨金毅一家是从离县城8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的沙坝河乡界牌村搬来的。到了城里,孩子上学方便了,过渡期间,家庭生活还有政府补助,杨金毅在县城做蔬菜生意,生活大变样。
“搬谁、怎么搬的问题,要解决好,做到应搬尽搬、能搬则搬、该搬快搬,实现‘快搬、多搬、搬好’的目标。”松桃自治县县委副书记、生态移民办主任田江表示,该县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采取“三策”叠加、“三房”融合、“三保”衔接、“三权”同步、“三创”协同、“三变”推进6条措施,打消搬迁对象搬与不搬的“顾虑”,解除基本生活保障的“忧虑”,谋划长远生计的“远虑”。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该县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精准制定了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有事做、能脱贫、可持续。解决了275户搬迁户子女在城区学校就读和安置在碧江区110户搬迁户子女转学事宜。成功举办雁归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招聘会,解决搬迁农户就业1192人。2016年,共建安置点28个,搬迁3053户1395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76户13195人),整体工程于今年6月底全面完工并搬迁入住。2017年,安置规模为5557户2332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77户14249人),其中,跨区域安置10280人,县城内安置13044人。目前,已完成搬迁110户518人,县城花鼓大道背后坪安置点完成主体工程30%、天龙湖团山安置点完成主体工程60%、孟溪镇三脚岩安置点主体工程全面完工。2018年,计划搬迁30850人,其中跨区域搬迁19720人,县内安置11130人,安置项目目前已进入场平施工阶段。
搬迁后续工作有序开展,完成确权颁证承包地、山林地9285.9亩,拆旧房宅基地面积21538.2平方米;解决搬迁就业3922(其中自主创业114人),到龄人员全部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建成经营性公司4个、便民利民超市29个、小区商业门面1363间、老年活动中心24个、文化活动广场26个,微田园总面积达205.1亩。在普觉、孟溪、九江、平头、永安等乡镇(街道)先后建起了“楼下脱贫车间”,各安置点皆成立了临时党组。
作为全省10个盘活“三块地”试点县之一,该县还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盘活承包地林地宅基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加紧组织实施。
民生工程 脱贫致富筑根基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该县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
医疗扶贫方面,2017年该县贫困人口应参合65521人,参合率100%。截至11月24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13179人次,总发生费用6097.44万元,合计补偿5784.05万元,补偿比例达94.86%。
实施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今年已有1478人参加培训,涉及汽车驾驶、缝纫、烹调、种植养殖技术等多个技能培训专业。
社会保障兜底。截至目前,该县共保障贫困群众25657户74739人、发放农村低保金21740.3389万元;共实施临时救助857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23.85万元;共兜底保障特困供养对象2341户2504人,累计发放供养金1414.107万元;办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2147人次。
教育扶贫给力。该县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共免除学费、教科书费和住宿费资金533.098万元,惠及贫困学生1.2725万人次;共收到省外普通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申请413人,县外高中阶段及高校兜底资助申报2642人。
该县还制定下发了《关于下达2017年秋季学期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的通知》,组织对2.919万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发放资助资金1727.0125万元。
社会力量帮扶。该县争取到民建贵州省委、致公党江苏省委、民革贵州省委、致公党贵州省委、九三学社铜仁市支部等民主党派来松桃开展调研帮扶活动5次,捐助各类帮扶物资物品达125万元,投入产业项目帮扶资金达2500万元,培训农村电商人员60余人次。动员县内民主党派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发展产业5个,投入资金达8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40个,临时就业30000余人次,帮助78户312人贫困人口脱贫。同时,深入开展同心示范创建,投入资金8万元创建同心示范点2个,投入800万元发展同心产业1个,帮助76户238人脱贫;持续开展“泛海助学行动”,争取资助金65万元,资助贫困新生130名。全县74家企业和8家商会参与了“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就业等方面开展帮扶,帮扶资金达8.39亿元。
精准扶贫云涌起,苗乡大地气象新。在迈向全面小康的伟大征途中,松桃人民用正视贫困、挑战贫困、战胜贫困的勇气和魄力,书写着实现小康的精彩答卷。
基础建设 加速脱贫铺富路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贫困群众脱贫发展的保障。今年,该县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谓火力全开。
今年来,该县累计开工交通基础设施项目80个,重点新建“铜松”、“松孟”、“松长”3条城市快速干道。其中,总投资41.5亿元,31.96公里的铜松快速干道施工已全面铺开,松孟”、“松长”正在加速推进。
该县启动建制村通畅工程项目59个257.1公里;投入800万元建设自然村寨公路20公里;投入2500万元建设“建养一体化”通村水泥路改造76公里;投入5100万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扶贫工程(一期)70公里。
2017年该县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项目共207个398.4公里,总投资2.61213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99475亿元,完成路基工程307.6公里、路面混凝土浇筑215公里,总体形象进度77%。
一事一议项目累计开工312个项目,完工202个项目,在建110个项目,累计完成通组路75.60公里,连户路108.46公里,庭院硬化1205户60277平方米,太阳能路灯7102盏,文体活动场5个11156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443万元。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革命老区水土保持建设项目投资1050万元,工程形象进度77%;完成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2438.07万元,工程形象进度65%;完成2017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投资1850万元,工程形象进度93%;完成2017年度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投资5200万元,工程形象进度76%;完成投资2063万元,建成投用寨英镇、孟溪镇污水处理厂。完成岩桑坝水库、大水溪水库等水利投资1.08亿元,实施人饮工程30处,解决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资6437.854万元,完成110千伏大路变征地,完成第二批17个中心村配电网工程项目基础开挖95%及电杆大运完成95%,项目进度完成85%。
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新增“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31522户,占全年目标任务数的94.21%;全面完成总投资523万元,新建49个行政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行动小康讯通信网络覆盖工程;完成227个行政村未通宽带或宽带接入能力小于12Mbps的第一批试点项目验收。
提升贫困群众人居环境,实施农村“危改”和“四改一化一维”。2017年农村危改7465户,目前已竣工7412户,竣工率99.3%。
链接:http://szb.gzrbs.com.cn/gzrb/gzrb/rb/20171212/Articel15002JQ.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