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近年来,松桃按照“县城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的思路,全域开发以民族文化和山地生态为核心的特色旅游资源,加快推动“全景松桃”、“美丽松桃”建设,倾力打造“绝技苗乡·神奇松桃”文化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山地生态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创新突破的全域旅游发展新路。
特别是去年以来,松桃以承办全市第五届旅发大会和庆祝自治县成立60周年为契机,全力推进天龙湖、潜龙洞、桃花源、正大大健康产业园、红石林等重大项目建设,精品旅游景区实现了质的飞跃,核心和龙头引领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松桃共接待游客497.95万人次,同比增长44.91%。实现旅游收入42.49亿元,同比增长49.93%。
规划引领推进旅游全域布局
“规划引领,打造亮点,全域布局,是我县发展旅游业的思路。”该县旅游局负责人罗代军说,松桃在旅游业规划中,按照“一路一廊四线六景”的规划布局,主导开发建设苗王城、潜龙洞、桃花源、天龙湖、腊尔山等精品景区,打造了长征、矮红、响水洞、麻州等生态农业观光园,呈现了龙头带动,农旅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态势。
“十三五”以来,该县按照全时空、全域化的理念,高起点、高水平修编完善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旅游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天龙湖、苗王城等重点旅游景区和桃花源、响水洞、苗王湖、大路河等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寨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把全域旅游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一个大景区来打造。
在规划编制中,注重结合“山水县城、绿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发展定位,统筹优化旅游发展空间,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推动各类旅游资源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有机整体。
文旅融合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
每逢周末及节假日,在苗王城、响水洞、矮红等景区景点,独特的苗族绝技绝艺、苗族原生态文化习俗和富有神秘色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吸引全国各地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苗族文化博大精深,绝技绝艺独树一帜。”国庆期间,来自武汉的游客陈一博说,他在电视上看到松桃绝技惊险的一幕后,就萌生了亲临苗乡领略一下苗族的特色文化。在苗王城,他一进大门就喝到了拦路酒,欣赏到了苗族花鼓、苗歌对唱、苗族歌舞,还观看了上刀山、下火海、秤杆提米、纸上飞仙、仙人合竹等苗族绝技绝艺,认为不虚此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竞争力的核心。”据苗王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引入苗族绝技绝活和苗族风情表演以来,苗王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逐步提高,每年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都在大幅提升。
松桃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保存有很多古老的原生态文化习俗和富有神秘色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全县民族民间绝技绝活达100多项,绝技绝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达60多项。近年来,该县整合各种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不断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松桃民族文化“走出去”。“上刀山”“下火海”等苗族绝技绝活,曾多次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及国外一些地区表演,蜚声海内外,已成为松桃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松桃苗族花鼓舞《鼓之源》、“武陵神功”绝技曾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除此之外,松桃还充分利用“贵州花鼓艺术之乡”“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绝技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民间绝技文化研究基地”五张文化名片优势,不断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松桃民族文化走向大江南北、蜚声海内外。通过文旅融合,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互惠双赢。
打造精品推进景区全域辐射
该县积极抢抓“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机遇,按照“核心景区带动”的思路,以“松铜高速公路”为核心,以“松江河”为廊道,以“迓驾—大兴、县城—寨英—桃花源、县城—盘石、县城—孟溪—石梁—甘龙”四线为支撑,围绕“天龙湖、苗王城、潜龙洞、桃花源、腊尔山、寨英古镇”六大景区为重点,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路一廊四线六景”文化旅游经济圈。
去年以来,松桃以承办全市第五届旅发大会和庆祝自治县成立60周年为契机,全力推进天龙湖、潜龙洞、正大大健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精品旅游景区实现了质的飞跃,核心和龙头引领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与此同时,按照“乡村旅游突破”的思路,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目前,松桃获得7处国家级传统文化保护村落、9处国家级美丽乡村、25处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寨,以正大、寨英、乌罗、盘石全域旅游试点乡镇为支撑,探索打造了以响水洞苗寨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型,以大湾苗寨为代表的古村古寨特色型,以桃花源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体验型,以飞灵山梨花村为代表的田园文化景观型,以黔东草海为代表的山地休闲农业型,以潜龙洞为代表的自然生态观光型,以苗王湖为代表的健康养生度假型等7种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发展模式。
完善基础推进要素全域覆盖
做强交通基础。不断推进“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建设,加密旅游公路网络,提高公路通达等级。目前,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70%以上的村通油路,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5015公里,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做美配套设施。多措并举筹资金,集中投向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等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截至目前,累计投入旅游配套服务建设资金达37.4亿元。
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秩序整治力度,投入了200多亿元,对城区道路北推南进、城市建设东扩西移、旧城改造功能完善、松江画廊景观打造及文化广场提质升级等建设,以加快实施“10大景观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六小”工程,全力推动“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彻底整治景区“脏、乱、差”等问题,城区畅通、整洁、有序,景区优化、规范、提高,松桃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做优服务方式。全力打造满意旅游,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松桃”主题活动,引导全民当好东道主,树立“处处是景色、人人皆形象”的意识,提升了松桃旅游的包容性和亲近度。
做特旅游商品。突出开发以苗绣为首的特色旅游商品,建成了苗绣研发示范基地。松桃苗绣产品获国家地理注册商标等多项殊荣,被外交部指定为外交礼品。同时,在县城建设了文化旅游产业一条街,促进了民族服饰、苗族刺绣,以及地理标志性产品美誉度和知名度的大幅提升。
宣传合作推进形象全域升级
开展精准市场营销。通过策划全域旅游宣传活动、精心制作形象宣传片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展示松桃旅游的奇美特色,扩大对外影响力。
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与张家界、凤凰等地结成“旅游合作伙伴”,开通旅游专线。打造县内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有“苗王城风情一日游”“梵净山环线二日游”“红苗文化探秘游”“草海清凉休闲游”和“红色之旅教育游”等,将苗王城、潜龙洞、寨英古镇、梵净山桃花源、黔东草海、腊尔山、天龙湖、苗王湖等主要景点分类串联成线,景点布局合理,富有鲜明的人文生态特色。
依托大型节会宣传。以苗族四月八、六月六、寨英滚龙艺术节等节日为载体,举办大中型群众文艺演出活动,提高美丽松桃的品牌凝聚力和吸引力。
创新驱动推进旅游全域发展
搭建平台促进旅游项目建设。为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破解资金难题,该县组建了贵州九黎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将该公司建设成为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企业,助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目前,该公司资产规模达5亿元。
促进“旅游+农业”的融合。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围绕茶叶、畜牧业、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和油茶、烤烟、果蔬、特种养殖四大特色产业,切实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目前,已建成了9个集产业观光、旅游休闲、采摘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区。园区总面积23.8万亩,覆盖17个乡镇262个村4.52万户20.34万人,有力地辐射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高起点做好旅游策划和发展规划。实施抢救性保护;继续做好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按照策划先行,规划发展的原则,完成旅游策划和发展规划。
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实现招商引资的突破。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动作、社会参与”的模式运作;县政府出台加快松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促进招商引资见成效;采取多渠道投融资,推进松桃旅游资源合理可持续的保护和开发。
链接:
http://szb.trxw.gov.cn/epaper/uniflows/html/2017/11/15/05/05_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