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12月27日 来源: 贵州日报 作者:谌思宇
窗户敞亮,火炉温暖,电视里传出盛世欢歌……12月13日,在松桃自治县城南安置点,53岁的搬迁户杨金毅迎来一个最温暖的冬天。
松桃县城,这个杨金毅最熟悉的城市,无论是华灯初上,抑或是旭日初升,她都铭记于心,她的梦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实现。
16年前,杨金毅一家告别地处偏僻的老家松桃自治县沙坝河乡界牌村,来到县城生活。16年漫长的岁月里,她拾过荒,擦过皮鞋,穿梭在大街小巷,熟悉县城的每一个角落。然而,这里没有一寸空间真正属于她。
“当初背井离乡,就是盼望来县城能挣到钱买房安家,永远不用再回大山。”杨金毅说。不幸的是,刚到县城生活不久,她的丈夫便因病失去劳动力,最后瘫痪在床。
一个人既要照顾丈夫,又要抚养3个子女,收入微薄的杨金毅,离她的买房安居县城梦越来越远。无奈选择租房的杨金毅一家,多年来吃尽苦头,被迫先后数次搬家,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第一次搬家,是因为狭小的租房十分潮湿,害怕影响孩子成长。”
“有一次是因为腿脚不便的丈夫倒在院里,房东害怕担责,强行要求搬离。”
……
杨金毅清楚地记得每一次搬家的场景,充满心酸和无奈。每当感觉撑不下去的时候,她也曾想过搬回老家,毕竟老家生活成本少。
“一想到贫瘠的土地,破旧的木房,还有翻不尽的大山,便打消了回乡的念头。”杨金毅说,祖祖辈辈都在那里生活,她受够了封闭和贫困,不想孩子们也跟着回去受苦。
“这辈子什么时候才能在县城买房安家啊!”杨金毅常常跟邻居抱怨。
“等孩子都长大了再说吧。”邻居们时常安慰她。但她心里清楚,久居大山的人们,常常一辈盼着一辈走出去,但最终等来的还是一辈接着一辈久居深山。如果梦想靠等的话,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终于圆了杨金毅安居县城的梦想。
随着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启动,今年8月,杨金毅一家不花一分钱,搬进了松桃城南安置点,住进了80平方米的新家,家电齐全,这让常年挤在20平方米出租屋里的一家满心欢喜。
搬家前,杨金毅靠卖菜为生,由于出租屋离城区较远,凌晨三点就要起床,披星戴月赶往菜场,直至傍晚才能回家。
如今,城南安置点不仅免费为搬迁户提供3年内免租金的农贸市场摊位,还为搬迁户提供物流、物管和环卫等工作岗位。这让杨金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不再为生计疲于奔波,脱贫致富不在话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