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铜仁日报 时间:2016-12-11 作者:胡伟
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在教学设施、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与改革力度,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统筹兼顾 推进教育协调发展
加速发展学前教育。山村幼儿园计划形成“松桃经验”,2014年获全市山村幼儿园建设工作一等奖,在第四届反贫困与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亚太儿童早期发展2015年会上,松桃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今年,该县又投入1544万元实施133所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招考了171名幼儿教师,招募了54名“希望童园”幼教志愿者和226名“山村幼儿园”幼教志愿者,按需配备了保育员,全县幼儿园每班达到“一教一保”。
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现已实现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至少有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的目标。按照“一统筹、二交流、三共享、四统一”的“1234”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采用“总园+分园”、“分园+村级园”的网络覆盖模式,建立起了以县实验幼儿园、孟溪幼儿园、蓼皋镇中心幼儿园和长兴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的四大幼教集团,实行学前教育“抱团”带动发展。该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2%,超省标准7.2个百分点。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体系,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得到巩固提高。目前,全县小学、初中、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99.97%、96.97%、93.1%。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该县投入3.28亿元迁建松桃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统筹规划、重点建设、突出专业、错位发展”的要求,优化调整松桃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在融入铜仁市职教集团中主动作为。采取“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引资3.5亿元启动湖南益阳高平教育集团在该县修建集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为一体、规模约9000人的松桃高平国际实验学校,第一期投入1.5亿元建成小学部、初中部已于今年秋季招生办学;引资6000万元修建“松桃·鸿合学前教育基地”并于今秋开园。目前,该县现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45所,该县民办学校(园)共有在校学生13344人,专任教师900人。民办学校已初步形成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并存,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兼顾,系统教育和短期教育相结合的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建立了由教育、民宗、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参与 民族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1次以上联席会议,研究民族教育发展问题,加快发展民族教育。该县现有民族中学5所,民族小学8所,双语教学班170个,学生3535人。
调整布局 改善办学条件
将松桃民族中学整体搬迁至城南希望城新建学校;剥离盘信民族中学、孟溪中学、长兴中学高中部到城区组建松桃第三高级中学……该县着力推进初中教育城镇化,小学教育片区化。对部分乡镇小学实行“一校两区”管理,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将村级小学高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心完小或老乡镇完小就读,办成优质寄宿制小学。目前,已有11所小学办成寄宿制或片区寄宿制小学。
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后,该县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能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就读的需要,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比例逐年下降。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4年至2015年,该县先后投入资金3474.65万元,添置中小学信息化办公用品及教具。2016年投入2.42亿元用于解决学校图书、计算机、“班班通”、教学实验仪器、学生用床、课桌凳等设备采购。目前,该县已实现了乡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校园网站、电子阅览室和录播室建设全覆盖,100人以上学生规模的中小学均建立了学生计算机教室,均实现了“一师一机”和网络校校通、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素质
抓好教师招聘工作,2014年至2016年,该县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836名,选调290名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和聘任制度,建立并实施县域内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在全县29所乡镇中小学实施教师优化组合,分流落聘教师81人。
加强师资培训。2014年至2016年,完成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培训53779人次,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经费达975万元。
发挥“名效应”作用。组建3个“名校长工作室”、6个“名师工作室”、4个“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评选认定了120名“县级骨干教师”,引领带动全县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创建“100所师德师风示范校”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了争做“四有”、“三者”好教师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教师的育人责任,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