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一门受理”让群众求助有门 |
时间:2015年01月12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
“不用到处跑,在乡镇社会救助窗口办理低保业务,填写申请材料,等待核查批准就行了。”日前,记者来到松桃自治县盘信镇杨柳村,一位农村低保户如是说。
目前,该县28个乡镇搭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通过建立多部门合作的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及时受理、转办申请事项,优化审核、审批程序,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建立“一门受理”窗口,减少群众跑腿环节
罗某是该县蓼皋镇正江村人,六年前在外打工结识男友并结婚,婚后经常遭到丈夫殴打选择离婚。回到娘家后精神失常,有时还动手打自己的母亲和他人。
骨肉连心,为女儿操碎了心的吴大妈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到县民政局求助,希望把女儿送进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按照规定,需提供个人申请、县级以上医院疾病诊断书等相关材料方可办理相关手续。由于罗某是突然发病,县民政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在核实情况后,当即给予办理送治手续,让罗某顺利地住进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
对于申请城乡低保又是如何办理的呢?“乡镇自受理低保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在村(居)、社区协助下,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入户调查。”该县社会救助局刘俊成告诉笔者,“每个入户调查组都有两名工作人员,其中有一名国家干部参加,入户调查率达100%。”2014年,该县共有3534户6759人纳入城市低保,发城市低保金1908万元; 共有49764户141438人纳入农村低保,发放农村低保金20011万元。所有资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做到阳光透明。
如今,该县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救助服务平台,已由单纯的生活救助,拓展到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各类救助,通过简化业务办理流程,让群众不用来回“跑腿”,给前来求助的群众带来很大的方便。
严格首问责任制,及时受理群众求助
日前,该县平头乡石岘村张大婶(化名)来到社会救助局哀求倾诉。原来,张大婶的弟媳付某即将临盆产子,经医院检查,胎儿已坏死腹中,需要及时手术。由于付某患有痴呆症,张大婶的弟弟王某也是个“傻子”,且没有领取结婚证,也没有缴纳参合金。人命关天,救人要紧,该县民政局迅速将付某列为“特殊”救助对象,纳入“一站式”服务范围,及时将付某送进医院抢救。
该县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实行首问责任制,申请人前往窗口办理或咨询、反映救助事项,第一位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要当场或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或答复,因客观原因不能当即办理和答复的,要说明原因,做好记录,以备查询。首问责任人当时确因公务繁忙,无法履行职责的,应予解释说明,并委托他人办理。对属于其他窗口单位业务范畴的事项,首问责任人应及时说明情况并主动告知办理该事项的有关窗口或直接引导救助对象到承办窗口。
同时,相关窗口或部门对首问责任人转办的事项,不得推诿、拖延,而首问责任人要对转办事项进行跟踪督办,直到事情办理结束,让求助者少跑腿、办成事。
多部门通力协作,打造社会救助“绿色通道”
该县建立起来的“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在生活、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同时,制定了社会救助申请分办、转办流程,明确办理时限,要求服务窗口做到“一明显二摆放三上墙”,即明显窗口标识,摆放救助政策宣传单、摆放申请办理流程图,救助政策上墙、工作职责上墙、监督投诉电话上墙。
目前,该县28个乡镇“一门受理”平台,依托乡镇政务大厅、办事大厅等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打造社会救助申请“一门受理”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明确民政部门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民政、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救助;教育部门负责教育救助;住建部门负责住房救助;人社部门负责就业救助。
此外,该县建立完善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专人负责社会救助受理、转办或分办工作,建立前台一门受理、后台转办分办的社会救助业务管理运行机制,相关部门定期会商,召开联席会议,逐步健全社会救助长效机制,确保“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顺利实施。
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以来,该县28个乡镇整合资源,全面推进乡镇服务窗口建设,新建、优化设置社会救助窗口,配备工作人员,及时受理和转办申请事项,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救助制度,及时受理、转办困难人群的求助信息。
(县民政局 龙跃飞)
|
(作者:龙跃飞 编辑:stwyj)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