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十佳•好人之城】“我要做一个为橄榄绿增光添彩的人” |
——记松桃苗族自治县“十佳退伍军人”何天华 |
时间:2015年01月3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
“我要做一个为橄榄绿增光添彩的人。”这是退伍军人何天华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多年以来,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现年51岁何天华于1963年5月出生于松桃苗族自治县石梁乡石梁村一个农村家庭。1981年10月,18岁的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先是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四军四十师一一八团三营八连,后来被调到营警卫连。
“要做军中的佼佼者”
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对这个来自偏远贫困山区的农村小伙子是多么的不容易。自穿上绿色的军装起,他就知道自己必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必须在部队干出个样子来,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
“要做军中的佼佼者”,这是何天华的一个信念。在部队,他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很快成为军队中一名出色的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在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积极写请战书,主动要求上战场。1984年4月28日,他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老山战斗。
“战场上,弹雨横飞,你越是害怕,子弹越是会找上你,我和战士们就是冒着枪林弹雨向前冲。”何天华说。
在这次战斗中,他成为把红旗插在老山上的——红旗手,个人荣获“二等功”。
当年7月12日,他和战友们再次奉命参加老山“662.6”高地收复战,成功完成任务,收回了高地,个人再次荣获“三等功”。
1984年11月,他脱下心爱的军装,退伍回到了家乡。
“不给政府添麻烦”
退伍后,他于1985年1月被安置在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区供销社工作,一干就是9年。1994年,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他所在的供销社不成在了,于是31岁的他成为一名下岗职工,从此走上自谋职业的道路。
“不给政府添麻烦”。何天华下岗后,一家子人的吃、喝、拉、撒就没有着落了,家里上有年逾六旬的双亲、下有未成年的小孩,怎么办?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一人,何天华暗自下决心。
多年来,何天华从未因为自己是老山战斗的“功臣”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而是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市场竞争中谋生,他先后在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铜仁笑哈哈集团公司做安保工作。同时,他还主动帮助很多下岗的退伍军人联系、推荐再就业工作。
何天华没有因为自己是战斗英雄,邀功请赏,要这要那,在与朋友的交谈中,他总是淡然地说:“功劳已是过去,并不代表现在,现在党和政府待我们不薄,与其在战斗中牺牲的那么多战友相比,能够两次从死人堆爬出来,我真的感到万分荣幸,加上国家每个季度还要发我们参战人员定期定量生活补助金,我已经知足了!要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来养活家人,心里才踏实!我们不能给政府添麻烦。”
“要永保军人的本色”
他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十分严谨,无论什么工作,他都坚持一个理念:“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好,一定要永保军人的本色。”如今,他在铜仁笑哈哈集团公司做安保教练,负责100号安保人员的培训、调度工作,得到了公司的信赖,2013年、2014年都被总公司评为“先进个人”。
“我现在正常上班的话,一个月有2000元出头,如果再加点班,一个月有近3000元,再加上政府给我们退伍参战人员的补助,收入也不少了。”何天华对笔者说。
何天华为人做事很低调,对自己是老山战斗英雄的事很少提及。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媒体以及一些企业家得知是他把红旗插在老山上的“红旗手”,有的电话联系、有的登门采访,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了。
“要做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何天华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1984年11月,何天华退伍回到了家乡,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是选择了先看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罗继松、陆祥华、王元刚等烈士的父母及亲属。
他常把牺牲烈士、战友的亲属冷暖挂在心坎上,常常都要抽时间去看望、帮助他们的亲人。除了个人帮助外,何天华还主动向民政部门提供信息,帮助牺牲战友亲属解决实际困难。
这就是何天华,一位退伍不褪军人本色的新时代退伍军人。(县委宣传部 华坤)
|
(作者:华坤 编辑:eboat) |
|
|
|
|